第二天。
周越直接来到了美术学院进行试课。
依旧是满堂的人,他讲的是美术史和基础素描,一共两节课。
但是当两节课下来,却没有人愿意走,即便是那些老师和教授们也都是期待的看着他,想要再让他讲一点。
霍教授在一旁开口,“周老师的课真的是让人意犹未尽啊。”
“想不到周老师能够把艺术史讲得更精彩,甚至都不仅仅是艺术史了,光是看着一黑板的艺术作品,都足够周老师在这个行业立足了。”
他的绘画早就刷满了,所以说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不过这个东西和建筑还是不一样的,建筑是有论文就可以了,但是艺术这种东西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需要有人来引荐。
如果没有人引荐的话,可能就要泯然众人了。
因为即便是你把这些艺术的东西讲得再好,可能也没有什么用处,毕竟这个行业是需要落到纸上的。
比如说工业美术,你需要做出相应的设计来。
比如说素描之类的东西,你要把画画出来,但是画这种东西虽然说有几乎具体的评价标准,但是还是带着一些感官的条件的。
比如说有人非常喜欢这幅画,那即便是稍微画的丑一点,那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所以说啊,艺术这种东西看起来还是有些模棱两可的,而且固定的标准实在是不能约束最顶层的人。
想要让人认可,肯定是还是要落实到笔上。
所以啊,有了高英杰,有了霍教授,这两个人的全力支持之后,才能够在绘画这个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因为两个人毕竟都是科班出身,并且在这个美术圈子里面有足够高的地位。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说,能够三言两语之间就确定他过来美术学院教书。
一黑板的绘画,基本上都是他对于艺术史当中的一些东西进行描绘。
他是不太喜欢用ppt的,但是有些东西又不能不去做,不然的话会让学生没有办法了解到这个行业的一些东西。
绘画还是要落实到画上。
所以这也没什么。
黑板上几乎都是艺术的一些脉络,当然他也没有把东西完全的画出来,仅仅是画了一个外形,这种似是非但又具有鲜明特点的画,依旧让众人极为的追捧。
他们都是学艺术史的,但是,如同周越这般讲课,比如说把一个风格从这个风格诞生之初,然后直接进行后续的一些蔓延。
把整个风格的脉络都完整的讲得出来,这就让众人听得有些津津有味。
而且艺术绝对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比如说绘画,比如说更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说对于光影的运用,比如说对于一些色彩。
光影的变化几乎是所有人都在琢磨的。
因为这就是绘画当中最为基本的一些东西,把光影的一些东西串联起来,比如说这个时期(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