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雅笑着说:“李老板,两位师傅都在这,您吃着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咱们大家伙一起研究改善菜。”
李哲望向一旁的王建军,“哥,你先说。”
王建军以前都没吃过正经川菜,他能说出个啥?
“两位师傅的厨艺都很好,就是越吃越辣。我觉得是不是再加几道不那么辣的菜?毕竟,这一伙来吃饭的人里面,总有不能吃辣的。”王建军见众人都望向他,有些忘词了,停了一下才继续说:
“就比如说一家人来吃饭,大人能吃辣,小孩不能吃;如果咱们餐厅没有小孩吃的菜,大人即便想来咱们饭店,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他们也会选择其他饭店。”
谭静雅拿出一个本子记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很多川菜馆确实有这个问题。不光小孩不能吃辣,有些女士也不爱吃辣的。”她又对着一旁的闫红芳说:“闫姐,回头您再试做几道拿手菜,让李老板尝尝。”
闫红芳答应得很痛快:“没问题,我回去再琢磨琢磨。”她跟着不少师傅学过厨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正式收她为徒,她学的厨艺很杂,对于改良菜并不排斥。
谭静雅又望向一旁的李哲:“李老板,您觉得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李哲笑道:“这些菜的味道是没的说。不过,这个宫保鸡丁和水煮牛肉的肉量不多,没吃几块就没了;咱们餐厅用了冬菜,菜品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而且菜比肉贵,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肉的比例。”
李哲顿了顿,继续说:“咱们要给客人留下的印象是,这家餐厅不便宜,但物有所值!同样的菜,在咱们餐厅吃出不一样的感觉。”
谭静雅赞同道:“李老板说得对,愿意来餐厅吃冬菜的,都属于不差钱的客户,只要咱们菜用料足、味道好,哪怕价格稍高,他们也能接受。”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就拿这个水煮牛肉来说,你上了菜之后,很多客人不是先尝味道如何,而是先看肉量多不多。”李哲笑着说:
“但凡你多放几块肉,就会给客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只要味道过得去,客人不会挑理;如果味道能更好一些,客人绝对会记住这道菜,并且留下好印象,下次还会再来。”
李哲没经营过餐厅,这完全是从一个客人的角度考虑的。或许不全面,但确实能代表一部分客人的想法。
韩先进苦笑道:“李老板,您说的话,我都明白了。主要是以前在这家饭馆养成了节约成本的习惯,一时间没改过来。”
“没关系,您以后不用刻意节省成本,怎么好吃怎么做。”
在李哲看来,这还是餐厅定位的问题。从这家蜀香居饭馆的位置和环境看,就能猜出主要的客人是周围胡同的居民,消费能力普遍不会太高。
但李哲新餐厅的选址在交(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