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式蔬菜大棚确实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只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是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的。”李哲不清楚这个所谓的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具体职权,但只要能对反季节蔬菜起到宣传作用,对李哲来说都是好事儿。
“老弟,你有照片或者详细的数据资料吗?我想好好研究研究。”李过庆的这番话有些冒昧,但他神色间带着一股书生气和求知欲,倒是并不令人反感。
“可以,回头我给你拍一些照片,再给你画几张图纸,上面会标出详细的数据。”李哲只是略一犹豫就答应了。
今年冬天寿光那边就要开始种植蔬菜大棚了,蔬菜大棚又是个季节性的产品。李哲这边再藏着掖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争取一个“反季节蔬菜创始人”的称号。
虽然这样听起来有些不要脸,但两世为人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太要脸的人活不好。
李过庆看着通红的草莓和西红柿,感慨道:“老弟,我今天算是长见识了。我特别想跟你聊聊。您看这么着成吗?哪天您有时间,跟我打个电话。我请您吃饭,地方你选。”
其实,李过庆现在就想跟李哲好好谈谈。他现在正在写一本关于农村政策和改革的书籍。但他总感觉内容太过平淡,总是老调重弹,没有任何新意。直到他看到了《晨光日报》发表的那一篇关于反季节蔬菜的文章。
他感觉这个蔬菜大棚和反季节蔬菜会成为国内农业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如果自己的书里能够率先发表一些关于蔬菜大棚的观点和见解,无疑能为本书增光添色不少。
只可惜李哲的蔬菜店今天开业,他也不好意思耽搁人家的生意。
跟李哲又聊了几句,这才恋恋不舍地告辞离开。
李哲将二姐和李过庆送出了店门口。
林知夏也追了出来,望着李过庆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崇拜:“您是社会学系的李学长吗?”
李过庆愣了一下:“你也是京城大学的?”
“学长,还真是您啊!我叫林知夏,是京城大学外语系的,我读过您写的书《中国社会改造之我见》。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我还专门复印整理成册了!”
李过庆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还能在这碰到自己的‘小迷妹’,不过,他在学校属于风云人物,早就见怪不怪了,笑着说:“老弟,你这蔬菜店还真是卧虎藏龙。”
李哲笑道:“我这家蔬菜店主要是接待外国人,就请了几个会外语的高材生帮忙,她们也能在课余时间找个练习口语的途径。”
“嘿,这主意不错,老弟会做生意。”李过庆赞了一句,又对着一旁的林知夏说:“林学妹,那本书是我大二写的,我自己都快忘了,哈哈。”
“学长,改天我把复印稿拿来,您能帮我签(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