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20章 国祚不变(1 / 1)

施笃臣和俞大猷,要押送辽王和一众人证物证,自然不可能这么快抵达京师。

所以先送到内阁的,是施笃臣命令手下快马送到京师的奏疏,奏疏中详细写明了荆州发生的事情,又附上一些关键的人证物证,算是先给皇帝和内阁报信。

经常担任钦差大臣的朋友都知道,要办好钦差大臣这差事,最重要的就是多请示多汇报。

显然,施笃臣是个合格的钦差大臣。

首辅李春芳首先看完,他看向一脸严肃的张居正,又看了一眼高拱。

辽王覆灭,定然是张居正的手笔。

稍带着,高拱又引着这些部权派的大臣跳出来,准备明年京察一网打尽。

比起这些纷争,高拱和张居正的合流,更让李春芳有些头疼。

当内阁中有争斗的时候,他这个首辅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可若是内阁中和和气气,高张二人每次都能这样默契的将事情办了,那他李春芳这个首辅,就真的和泥塑的神像一样,没人再来拜了。

当然,事情也没到这个地步,高拱和张居正都是有自己政治主见的人,这几次的配合只能说是恰好两人有共同的利益。

促成如今内阁一团和气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苏泽了。

甚至李春芳有一种错觉,自从他上任以来,内阁都是被苏泽推着走的。

不是在给苏泽擦屁股,就是在给苏泽擦屁股的路上。

到底谁才是首辅啊!?

正是因为苏泽,内阁一直都被牵着走,连内部都忘了争斗了!

李春芳暗暗摇了摇头,找机会拉拢一下苏泽,然后想办法分化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

至于辽王?

李春芳将施笃臣的奏疏传递给其他阁老,然后淡淡的说道:

“辽王聚众谋反,从宁王旧例,其罪当诛,辽藩当除。”

高拱、张居正、赵贞吉都跟着点头,纷纷道:

“附议。”

就这样,辽藩这个盘踞了荆州六代人,宗室人数不亚于代藩的宗王府,就在四位阁臣这里判了死刑。

判决结果和代王不同,那是因为代王虽然也是叛,但是代王没敢公开谋反,是准备献城逃奔草原。

但是辽王竖起大纛,这就是公开造反,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比代王还要恶劣百倍。

皇权可以容忍宗室无能、昏庸,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种公开造反的行为。

当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阳明领兵平叛,明武宗立刻领兵“亲征”。

后到达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还让王阳明搞了一次献俘大典。

在返回京师的途中,宁王就被武宗下旨诛杀。

如今辽王案,内阁的意见是按照宁王案件规格处理,那辽王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但是辽王的命运,并不是辽藩案件的终止,怎么处置辽王是没有争议的事情。

接下来才是这场内阁会议的重点。

张居正说道:(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