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73章 王世贞也写禁书?(1 / 1)

苏泽说道:“第三境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到这里,王世贞直接拍案叫绝。

其实苏泽也不准备抄这个,但架不住王国维的文学理念和王世贞的真情论实在是太相似,苏泽也只能抄了过来。

只能说,真情之说,确实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

矫揉造作的文章,总比不过真情实感的流露。

辛弃疾这首诗用在文学境界上,正好写出了洗尽铅华后,让文学回归本真的玄奥。

在场的申时行和王锡爵仔细思考,也觉得苏泽这三词用的极妙,王锡爵看向苏泽的眼神也不同了。

读书人的三重属性,唯独文名是最吃天赋的。

这点看赵阁老就知道,赵贞吉可是孜孜不倦写了不少诗,还自费出版诗集,结果是无人问津,根本就卖不掉。

而王世贞的官不大,但是文章写的极好。

传说有人将他的文集背下,在宴饮上拆开组合使用,竟然获得了文豪之名。

当然,苏泽也不是真的要文抄,他用这三大境界和王世贞拉近了距离,这才说道:

“弇州先生,近日俺答起兵,我向陛下上书,请求朝廷遣使草原,止休兵戈,不知道您以为如何?”

王世贞疑惑的看着苏泽,原本是谈论文学,怎么说到了边事?

不过王世贞倒是不排斥这个话题,他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历任,对于军事也是很了解的。

他和戚继光也是好友,也经常和戚继光写信讨论军事上的事情。

王世贞说道:“我虽然没有去过大同,但是九边之弊其实也就两个,‘不敢打,打不过’。”

申时行和王锡爵对视一眼,这个不是废话吗?

但是王世贞接下来的话,让苏泽明白他是真的调查过九边情况的。

王世贞说道:

“不敢打,这是朝廷不敢打,边境士兵也不敢打。”

“朝廷不敢打,原因也简单,自从成祖后对九边的战事都是胜少败多,朝廷自然不敢动兵。”

“但是边境士兵不敢打,则是因为打赢了没有功劳,打败仗却要被惩罚,此乃卫所制度之弊也。”

苏泽赞同的点头,卫所制度的弊病就是这样,一个卫所的职位都是世袭的,能够跳出这个制度天花板的人少之又少。

缺乏晋升,明军逐渐成为拿钱办事的军队。

等到了万历年间,士兵每战都要讨赏,如果不给赏钱就不肯出战,而打完以后也要求赏,已经变成了唐末五代十国的牙兵。

王世贞又说道:

“而打不过,则是我朝又一大弊,遇到难打的仗,往往还没出征就已经在谋败了,卫所军头将军队视作私人财产,上阵就想要保全自己所部,战事顺利就蜂拥而上,战事吃紧就一触即溃。”

苏泽点头,王世贞确实是在一线见过的,他说的也是明末明军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卫所(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