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2章 德育论和智育论(1 / 1)

二月十三日,苏泽只能辞别妻子,结束休假前往武监。

妻子娘家来了不少人陪伴,家中也有乳母和侍女伺候,妻子反倒是催着苏泽去衙门。

哎,穿越前是牛马,穿越以后连陪产假都没了,感觉更牛马了。

苏泽来到了武监。

皇帝的旨意中,将国子监一部分空置的校舍拨给武监当做校区。

也亏着诚意伯等失爵勋贵的“慷慨解囊”,皇帝已经凑足了款项,工部正在建造新的校舍和设施。

现在武监就是一个大工地,所以武监在国子监内蹭了一院子,算是临时办公场所。

定国公徐文壁这些日子就在这里办公。

等见到了苏泽,徐文壁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他连忙说道:

“苏翰林你终于来了,这武监的担子终于可以交给你了!”

徐文壁原本还是挺激动的,皇帝亲任监正,他这个副监主持武监的日常事务。

从皇帝和群臣的重视来看,徐文壁也清楚武监将会在大明朝的未来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他这个首任监副定能留名千古。

可真正开始主持武监的事务后,徐文壁才知道这摊差事有多么烫手。

这位曾经气度优容的定国公,此时一副憔悴的样子,他顶着深深黑眼圈,扶着额头说道:

“前阵子按照苏翰林的推荐,本国公命人按照定远伯进献的兵书,编纂了武监教学的纲要。”

定远伯就是戚继光了,这一次武监筹建的消息传到山西,戚继光也捐献了银子,并且将自己所著的兵书《纪效新书》原稿也进献给了朝廷。

苏泽听说这件事后,就派人联系徐文壁,请他以这份兵书作为底本,编写武监生员的教学纲要。

徐文壁本身也没有主见,自然对苏泽的建议全盘接受。

可徐文壁这份建议送到兵部合议,就被兵部给喷了。

徐文壁委屈巴巴的看着苏泽说道:“苏翰林,这兵部上来就说,武监生员应该以德育为先,首先要授予忠君爱国之念,然后才能授以兵法韬略。”

“兵部还说,‘教学之要旨,在于阐明仁义忠孝之理,完善为人之本。不习德育,损毁品行,败坏风俗,虽有才具却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未来危殆实勘忧虑’。”

苏泽看向徐文壁将兵部合议的反对意见如此流畅的背出来,可见他对兵部的怨念之深。

好家伙,兵部看来是在财政议题上失败后,又开始抓着教务问题不放了。

面对这个问题,苏泽也头疼起来。

兵部这帮文官也厉害啊。

其实这个议题,就是近代教育“德育”和“智育”的争论。

也就是说,在教育中,到底是以教育品德的“德育优先”,还是教育专业技术的“智育优先”。

当然,没有哪种教育体系是要完全摒弃另一边的,但是任何教育体系都会有所侧重。

比如中华古代教育一直都是“德育优(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