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放下报纸,果然玩政治的都是人精,报纸这种新工具的出现,也让政治斗争出现了新的玩法。
整个文章质问工部修缮款项的去向,问题也是一针见血,指向了工部的要害。
工部主要的开支就是四个大类:
宫殿官署房屋修葺、河道整治、官营作坊、陵寝工程。
这四个大项目中,河道整治关系民生,在设立总理漕河专务大臣后,修河治黄已经是政治正确的事情了,预算只能逐年增加。
官营作坊中有大量的军工作坊,这其中的账目事关兵部和国防,工部完全可以用军事机密搪塞过去。
最后一项,陵寝工程,这在四大开支中支出最小的,但是事关先帝陵寝的收尾工程和今上陵寝的修造,还有祖陵和历代先帝陵寝维护费用,也没人敢攻击这个支出。
唯有报纸上选择的这个方向,可以说是打在了工部的七寸上。
不过苏泽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虽然和很多工部官员有交往,但是日常和工部这个衙门没有多少交道打。
——
六月十八日,苏泽应邀出席了武监巡捕修习班的开班仪式。
不过五门巡城御史达成了一致,巡捕营的事情他们要牢牢攥在手里。
巡捕修习班的课程他们亲自编写,只邀请一部分武监的教官来授课。
五门巡城御史上书,请求刑部修一本《巡捕公案》的意见,得到了内阁和都察院的认可,隆庆皇帝也批准了奏疏。
刑部侍郎李一元负责编修这本《巡捕公案》,专门收录刑部档案中的疑难杂案,为基层的巡捕提供一套办案的手册出来。
可怜的李侍郎,从通政使转任刑部侍郎后,整日就在修书中度过。
不过他也不算是没有收获。
《大明民律》成书后,隆庆皇帝封李一元为太子太保,又多荫了他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这在群臣看来,就是半只脚踏入内阁的信号。
只等下一次内阁空缺,李一元入阁就是水到渠成了。
所以李一元也没有抱怨,再次接下来了这份工作,在继为锦衣卫民讼司编写完民法典之后,又开始编写巡捕手册。
而武监巡捕修习班的老师,全部由都察院御史出任。
都察院之外,只有苏泽得了一个名誉监修的身份,参加了开班典礼,给第一期巡捕营的生员讲了一节德育课。
苏泽只能说,这些御史也聪明起来了。
巡捕营是京师的耳目,如果经营好了,日后要弹劾人还愁没材料?
显然都察院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要通过五门巡城御史,把巡捕营这个暴力机构掌握在自己手里。
日后在京官员,无论他们本人还是家人,又或者是家仆亲戚犯了事,怕是立刻就要被都察院弹劾。
当然,这对于京师治安也是好事。
京师这地方本来就鱼龙混杂,很多地痞流氓背后都有保护伞。
但是(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