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的第二记发球带着强烈的上旋,抛球高度比第一分低了5厘米。当
球拍以220公里/小时的速度击中球时,整个球体仿佛被拧成了麻花状,落地后突然向上窜起,轨迹如同被磁铁吸引般弯曲。
德约科维奇的站位被迫后移了半步,这让他的回球失去了进攻性。
顾诚抓住机会再次冲向网前,这次他的站位比平均水平靠前45厘米,恰好在贝克尔提到的“危险区域”边缘。
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德约科维奇的手腕——那里的肌肉收缩模式会提前0.1秒暴露击球方向。
当塞尔维亚人的正手开始挥动时,他的截击已经启动,拍面像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向球的侧部。
德约科维奇的回球却突然改变了节奏。他
的击球点比常规高了30厘米,让球带着强烈的下旋飞向顾诚的脚下——这正是贝克尔预言的“破解网前优势”的方法。
顾诚的身体突然做出一个劈叉般的动作,膝盖几乎触地,球拍在离地15厘米处捞起球,回球擦着网带飞过,落在德约科维奇无法触及的区域。
看台上的周明远老人差点把保温壶掉在地上。
他身边的年轻人正在用手机直播,镜头剧烈晃动着,背景音里能听到自己变调的欢呼。
转播中心的马克兴奋地拍打控制台:“捕捉到了!刚才的肌肉发力顺序完全反常识,股四头肌在0.3秒内完成了从放松到紧绷的转换!”
ESPN的评论员安德鲁对着麦克风大喊:“这根本不是人类能做出的动作!顾诚的神经反应速度已经突破了已知的运动员极限!”
而在《纽约时报》的实时报道页面,哈珀教授的评论正在更新:“这就是‘技术爆炸’的具象化——当训练体系跳出传统框架,人类能达到的高度将重新定义。”
德约科维奇的第二次发球选择了出人意料的战术。
他的抛球比平时更靠前,球拍触球时几乎没有施加任何旋转,球像一块被抛出的石头般直线飞行,速度只有182公里/小时,但落点却精准得如同用尺子量过。
这是网球中最诡异的“无旋球”,没有旋转带来的轨迹偏移,完全依靠线路和落点取胜。
顾诚的“手冢领域”第一次出现了破绽。
他的身体依然按照预判的旋转球路线移动,但无旋球的飞行轨迹却截然不同。当他意识到错误时,球已经落在了离他半米远的地方。
他拼命伸展手臂,球拍边缘勉强擦到球,但回球软弱无力地飞向网前。
德约科维奇如猎豹般冲向网前,正手击球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球像炮弹般砸在顾诚的脚下。
这一次,顾诚没能做出奇迹般的救球,球在他的球拍前弹起两米高,飞出了边线。
整个球场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混合着惊叹与欢呼的声浪。
看台上(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