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吨的钢铁。
对于现在的苏武来说,也不是随手就能得到的东西。
至少也得让一台小型高温熔炉,24小时开机不停的熔炼十来天的时间,才能炼出300多吨的钢铁出来。
只是送一次人去官方避难所,就能简单弄到手。
没有理由去拒绝。
将后续和对方交流的任务,远程转交给了正在卧室里陪伴妹妹的晨昕那里。
苏武盘算了一下,自己短期内应该没有什么事情。
便又打开日志,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目前苏武的手中。
拥有一支以挖掘机为主力的采掘集群。
这支集群在修建完通往小型石灰石矿的道路之后,还会就地在那里转职成露天采集石灰石矿的矿队。
而随后,出于成本和生产空间方面的考虑。
生产水泥的相关设备,也会被运往那里。就地组建出一座微型的水泥厂。
这实际上就等于直接在那边开设了一个新的据点和生产基地。
而凡事一旦涉及到生产。
那能源就是绕不开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不管是采掘集群的运行,还是生产水泥本身,都需要大量的电力,甚至是煤炭供应。
仅仅依靠一台电力运输车。
肯定不足以维持矿场中各种设备不间断的运转。
“等到制造完成,生产水泥用的相关设备后。”
“就再制造一台电力运输车,先凑合一下吧。”
对小型石灰石矿的前期开拓,暂时有青柠避难所的火力发电机提供电力就够了。
反正距离也不算太远。
有两辆电力运输车交替使用,基本不会出现电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等到后期,那里的水泥厂建造起来后。
再这么凑合就有些麻烦了。
苏武需要考虑。
到时候是在那里就地安装两台地热发电机,还是从青柠避难所搬运一台火力发电机过去。
这是一个让他有点迟疑的选择。
从安全方面考虑。
小型石灰石矿毕竟是一个以采掘露天矿石为主,临时建立的简陋据点。
已经探明的储量也并不多。
一旦后续采空矿石,就基本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因此在建造之初。
就不可能奔着永固的,标准地下避难所的方式对其进行建造。
最多修建一个地下室,还有一座小型的地面碉堡,或者说哨塔也行。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在那里建造地热发电机。
由于制造和安装的成本都非常巨大。
不仅制造一台地热发电机本身需要10点生存点,安装的时候,将极限钻井机拉过去,用纳米材料在地底铺设出一条蒸汽通道,也需要将近2点生存点的材料成本。
苏武必须面对非常沉重的成本压力和漫长的回本周期。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选择算是一种投入颇大的赌博。
采用火力发电机的话。
好处是火力发电机本身制造难度不算太高。(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