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完两支一主内一主外的主力部队之后。
苏武接下来的目光。
又放到了一款750毫米的火箭弹上。
遵循火力至上的真理。
苏武还欠缺一件能够一锤定音的重量级武器。
微型机甲上的战术核武算一件。
但那东西数量有限,用一件就少一件。
相对之下。
目前整个世界已知的最大直径火箭弹,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同时考虑到苏武的敌人。
目前基本不会脱离江河市的范围。
也没有必要将750毫米火箭弹完完全全的复刻出来。
大可以将它的射程大削一笔。
只保留最基础的战斗部的杀伤力即可。
这样一来,这枚750毫米火箭弹的重量,可以被压缩到650千克左右。
最大化的节约原料成本。
“对付大面积的敌人,有重炮集群负责。”
“这款火箭弹,可以安装特制的钻地弹,专门用来针对大型避难所。”
“破开他们的防御。”
“为机器狗陆战集群和作战无人机集群开路。”
为750毫米火箭弹的作战用途进行了定位。
苏武考虑了一阵。
决定把它的制造数量定在了三枚上面。
这东西威力强归强。
可在日常情况下,维修和保养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持续耗费不菲的资源。
而且再惨烈的战斗。
一场下来,估计也没多少机会能用到这种大杀器。
实在没有必要一次性的提前生产太多。
当然,有意外也不怕。
苏武还有微型机甲的战术核武作为兜底。
足够用来应急。
完成了火箭弹的设计。
剩下的就没什么好说。
都只能算作是一些常规的部署。
比如为停在地表的基地车上面的火力哨塔,补齐武器装备。
建造多座隐藏式的自动炮塔,射击平台等等。
这些改动,消耗的资源不多,效果也不太明显。
仅仅只是给农家小院避难所这里,增加了一些自卫能力和防空能力。
总共数千台各式各样的战争器械的生产任务。
一下子让农家小院地下2层的制造中心,还有地下7层的加工厂。
彻底的忙碌起来。
在加工厂带来的五倍生产力的增幅下。
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台机器狗或者一架快递级无人机成型。
每两小时,便能生产出一辆150毫米车载榴弹炮。
而与此同时。
因为低端的生产任务,全部交给了加工厂,中端的生产任务交给了数控机床。
作为生产力工具中最顶端的3d打印机。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只需要生产足够的芯片出来就够了。
剩下的空闲时间。
都可以留给苏武用来临时制作一些特殊零件和工具。
“制造中心,还得再增加一批组装用的机械臂。”
“把工程机器人彻底释放出来。”
“然后第7层中,还得再建一座火药工厂。”
俯瞰着整座避难所的(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