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两万台手机。”
“那不就是年产几百万。”
随着第一个发现网络信号的人出现。
在随后极短的时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来自隔壁城市的电视新闻。
人们惊叹于那边工业产业的发达。
要知道,就算是在末世之前。
一座年产几百万台手机的工厂,也足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厂。
而在末世,地面交通断绝,对外物资交流几乎为零,所有零配件都必须全部自产的现在。
那就更是近似于奇迹一般。
一般情况下,不要说和他们的地盘差不多的江河市。
就算是行省级别的都会城市。
也很难做到这一步。
“那边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生出了好奇。
“都能建造这么大的工厂了,那边的生活环境应该会更好一点吧。”
也有生活窘迫的人,萌生了一丝丝的向往。
但不管人心如何浮动。
在没有真正的走投无路之前。
普通人很难豁出一切,离开避难所去投奔远方的其他城市。
图门市地表。
两架快递级无人机,从刚刚建立起来的通讯信号塔旁边的哨塔处起飞。
朝着江河市所在的方向,一圈一圈的靠近。
一边履行着侦察的任务。
一边每隔一段距离,便在相对隐蔽的地方,投掷下一件经过简单伪装的小型监测器。
这是苏武从江河市那场超级地震开始,便养成的习惯。
尽可能的在地表上铺设监测网络。
收集各种数据,监控异常现象。
为可能到来的天灾预警。
毕竟,很多时候。
哪怕能提前一两分钟发现灾难出现。
结果都大概率会截然不同。
而在无人机铺开监测网络的同时。
苏武也没有放弃从其他渠道,来探查图门市的情况。
就比如,此时在图门市地界上,能够接触到的几个本地的广播电台。
和苏武的通讯信号塔不同。
限于设备性能的缘故,这些本地的广播电台。
只能播放声音。
传播的信息十分有限。
并且即使如此,对于位于地下避难所深处的大部分普通人来说。
他们一般也很难收听到这些广播。
这些广播电台真正面向的听众,最低也是那些有能力自己建造小型避难所的富豪。
随意的收听了一会儿后。
感觉这样继续下去效率不高。
苏武干脆转而让人工智能负责去监听。
随后,在同时监控几个广播电台十几分钟之后。
苏武勉强从人工智能那里,拿到了一份有关图门市的部分基础情报。
整个图门市。
目前主要由三股势力构成。
一个是在末世前,曾于东洲金融市场上市,拥有数百亿市值的企业级大型避难所。
一个是来自于本地的地头蛇家族。
最后一个势力最弱的,反而是原本的官方避难所。
三大势力,统治了整个图门市90%以上的人口。
就算是(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