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257章 生物打印机(1 / 1)

这个大小,如果全部用来建造标准宿舍。

足以容纳超过80万人。

再考虑到每天转移到农家小院的人口仅有不到12万人。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意味着农家小院地下避难所最拥挤的时期,已经彻底过去。

可以开始腾出大量的空间,建造休闲活动场所。

降低因为枯燥的工作,以及长期生活在狭窄的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和沉闷。

地表,城市废墟之中。

负责回收混凝土垃圾的工程车辆,仍然维持在4000辆的规模。

但因为大量使用重型拆除工具以及炸药爆破等等。

使得回收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从原本每天700多万吨的回收量,增加到了接近千万吨。

这种恐怖的回收效率。

让整个江河市,曾经仿佛大到无穷无尽的城市废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缩小。

距离被彻底消化的那一天,已然不远。

科技上。

随着上千万的人口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灵性。

虽然暂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但一些相对普通,却已经明显与民间拉开差距的研究成果,却多了不少。

首先,以快递级无人机为基础,参考双翼直升机结构,升级而来的新型多翼无人机已研发成功。

新的多翼无人机。

拥有堪比最初农业无人机的50千克的载重。

同时其它性能又全面碾压后者。

最高飞行速度达到100公里每小时,是农业无人机的十几倍。

机身材料,也更加轻盈而坚韧。

在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子弹袭击的同时,也足以保护内部的各种器件,在低温寒流中正常运转。

而极高的载重,也意味着可以携带更加大型的武器,拥有更加强大的火力。

苏武以多翼无人机为武器挂载平台。

设计出的多款衍生的作战无人机,就此将曾经只能处于正面战场辅助地位的作战无人机集群。

提高到了与普通蜘蛛机器人同一层次的主力位置。

其次,针对电磁护盾的逆向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依然还无法将其完整的复刻出来。

但苏武在触类旁通之下,也研究出来了另外一项防御设备。

弧光防御阵列。

从性能上来说,弧光防御阵列基本可以看作是电磁护盾的下位替代品。

它以电力为驱动,可以形成半径2米到5米的电弧活跃区。

能够通过电弧放射的形式,自动追踪和摧毁活跃区内,所有高速接近的物体,提前引爆火箭弹等等。

由于阵列中的激发器,本身的制造成本极高,维持运转所需的电力也非常巨大。

弧光防御阵列只适合安装在冰封级陆地护卫舰和重装主战蜘蛛机器人身上。

不过,尽管如此。

它的存在,也足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让苏武在与超级城市进行的军事武力比拼中,获得一项明显的优势。

然后,(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