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275章 试探底线的扩张(1 / 1)

“有些用力过猛了。”

连苏武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在竭尽全力的产能爆发之下。

居然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地步。

以至于新增的武装力量,大部分都毫无用武之地。

只能要么暂时存放在农家小院的武库仓库之内,要么化身为生产工具,参与避难所内的各种生产建造任务。

但同时,苏武又不敢真的放缓这种产能爆发。

紫晶体给苏武带来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它不可被摧毁的起源之地,以及未知的数量。

考虑到它们所在的地幔软流层,厚度在100到350公里之间。

而海洋的平均深度也不过在4公里左右。

如此广阔的世界里,到底能够孕育出多少数量的紫晶体。

只要想想,就能让人头皮发麻。

最坏的情况。

说它们可能超过末世前,地球地表所有体型超过一毫米的生物数量总和,都一点也不奇怪。

面对这种令人绝望的数字。

苏武不全力以赴的话,根本没有坚持到最后的把握。

“既然生产不能停。”

“那就只能想办法增加收入了。”

苏武打开整个东洲的全息地图。

目前通讯信号塔覆盖的宽江流域,以及余安市周边一带。

在他直接控制下的那些附属避难所之中。

除了大约还有3000多万等待转移的人口以外。

就只剩下维持他们生存所需的食物和基础设备,还有燃料一类的低价值物资。

等到将人口全部转移之后,或许通过回收设备和建筑材料,还能最后再收割一波。

但在此之前。

已经基本没有太大的价值。

“宽江流域一带。”

“那些官方避难所暂时还不能动。”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还在联邦卫星网络中拥有一个可以联络的账号。”

“没有彻底切断与联邦上层的联系。”

“不过底下那些民间避难所。”

“都可以尝试收编。”

不要看苏武的互联网络,覆盖整个东洲。

活跃用户数以亿计。

但作为整个互联网的主人。

只要他愿意。

任何消息都不可能从他的网络上泄露出去。

甚至这种封锁,站在那些发布消息的人的角度,都不一定能发现。

他们依然能看到自己的帖子,依然能与其他人互动。

只不过和他们互动的要么是人工智能,要么是经过人工智能篡改关键词,已经彻底扭曲原意的回复。

在这种网络上严密封锁,现实中干扰通讯的双重手段下。

想要几座同在一座城市里的避难所,无声无息的消失。并不是什么难事。

并且最关键的是,这些消失的民间避难所。

本身其实也早已经被联邦放弃。

收回了他们直接向联邦求救的渠道。

哪怕当地的官方避难所,有心想要庇护他们。

大概率也不会引起联邦的注意。

“就算退一步,完全猜错了联邦的态度。”(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