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朱寅和戚继光率军回到岱山岛。
第一件事,就是埋葬南征战死的一百二十员八旗将士。
祭奠、摔盆、出殡、下葬、抚恤家属…足足忙碌了五天。
朱寅下令追授阵亡将士为英烈校尉。在岱山修建英烈祠,将两年来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供奉在英烈祠,并竖立武道碑。
规定每逢年节,八旗军民必须前来祭祀。
朱寅对英烈校尉的身后抚恤,甩了万历八条街。
首先就是一次性抚恤家属五十两白银。之后每月领取一两军饷,一直领到子女全部成年、遗孀去世、父母全部去世这三个条件全部满足。
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一直发放。
除此之外,英烈校尉的家属优先招工、升职。受到侵害的,侵害者罪加一等。
重伤残疾、无法从军的伤兵,授予昭勇校尉,一次性抚恤白银三十两。之后招入三大厂、公营渔场等处妥善安置,每月薪资不低于一两五钱。
同样,昭勇校尉也有类似英烈家属的优待。
抚恤一公布,军心民心更加高涨。钱粮是花了不少,可朱寅却更加牢固的掌控了八旗人心。
戚继光不禁感叹道:
“朝廷若是有八旗将士这等抚恤,何患天下不安,四境不宁。”
丁火根不失时机的挑拨道:“就连大帅这等为国孤忠的名将,功在大明社稷,却落个革职夺俸的下场,险些为债务逼死,何况阵亡士卒?”
张袷也早就受过朱寅托付,上眼药道:“朝廷刻薄寡恩,皇帝刻薄寡恩,这天下还能安稳么?不出大乱没有天理。”
戚继光默然无语,唯扼腕叹息耳。
这一年多以来,丁火根、徐文长等人动不动就“诽谤朝廷”,“非议君父”,他都习惯了。
……
十一月十八,朱寅颁布《临时商法》。规范商业活动,最重要的利用重税打压有规模的私人商业。但不打压个体经营。
如今的岱山数岛生活安定,已经形成了稳定有序的社区。
很多必须的社会职业也都恢复了。地方虽小人口虽少,也算是“百业兴旺”。
银钱的流通也就有了条件,有钱便能花出去。
当然,岱山岛禁止窑子、赌坊、高利贷钱庄等行业。
岱山岛不禁商。但朱寅为了抑制私人商业而征收高额商业税,破坏私人商业的发展土壤。
因为靖海军的八旗制度接近军管和计划体制,本就短缺的人口资源必须首先满足八旗抽丁和公有厂坊的劳力需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口太少了,不能让私人商业发展起来,争夺八旗军队、公有机构的人力资源。
实际上满清八旗也类似军管制度和计划体制。哪怕黄太极占领整个关外僭越称帝了,也是千方百计打压国内的私人商业,扶持农业生产和工匠制造。
小国寡民,才真正适合公有为主的体制。
若是将来(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