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59章 “小弟入仕数年,就已心灰意冷啊。(1 / 1)

李化龙今年刚好四十岁,入仕已经十几年。朱寅入仕那一年,他就已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去年出任辽东巡抚前,便官居兵部右侍郎。

没错,说起来他还是朱寅的前任。不但年纪比朱寅大了二十多岁,资格也比朱寅老的多。

可是他一见到朱寅,就称呼朱寅“稚虎兄”。

这是因为,之前李化龙在朝中时就和朱寅关系不错,政见也比较契合,相互之间熟悉。当然更重要的是,朱寅出身状元、翰林,官位又比他高,还有爵位在身。

“于田兄久等了。”朱寅见到李化龙就赶紧下马,行个礼道:“小弟猜测,若不是于田兄苦苦坚持在此,郝杰和高淮的大军已经崩溃了吧?”

李化龙古铜色的面上露出一丝苦笑,“在下不敢居功,也只能竭尽全力筹办粮草,运转军需,组织民壮加固江防水营。不然我就这几千老弱疲惫,又能做什么?”

他看着饮马江水,铺天盖地般的大军,神色十分陶醉,面露喜悦的说道:

“又是一支雄师劲旅啊,还有女真蛮子为助。这次有稚虎兄统兵入朝,辽东无忧矣!稚虎兄带了多少人马?”

朱寅道:“士卒刚好七万人,战马五万六千余匹,驼、骡、挽马三万五千余头。补给之后,明日就渡江!”

李化龙闻言,心中更是踏实很多。五万多匹战马,意味着骑兵最少有两三万人。就是之前完好无损的辽东镇,也没有这么多骑兵啊。

李化龙随即对身边跟随的经历下令道:“立刻准备粮草、油盐、柴炭等物,送到大营补给。按照经略相公方才说的数目,速速去办!”

朱寅肃然说道:“真是辛苦于田兄了,我知道你不易。小弟代表朝廷,谢过于田兄,代表大军将士,谢过于田兄,”

朱寅对李化龙很是看重。此人也算名臣,《明史》有单独的传记。《明史·李化龙传》称其“沉毅有谋,临事不乱…辽左、西南并著勋伐”。

此人从知县起步,一直干到兵部尚书致仕,岂能没有真本事?历史上就是他总督川贵湖广军务,平定了播州杨应龙之乱。

任工部尚书时,还主持疏浚黄、淮,缓解漕运危机,也是“治水能臣”。

壬辰战争期间,他统筹辽东、山东粮仓,向朝鲜前线输送粮草数十万石,还积极扩建辽阳、广宁军械库,督造火器与铠甲。以及强化江防,防范日军北犯辽东,设烽燧系统传递军情,可谓功不可没。

朱寅认为,如果没有李化龙的努力,历史上的倭寇很可能会在李如松出兵之前,就侵入辽东。

这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良臣,兼具战略眼光与务实作风。万历三大征,两个他都参与了。壬辰之战与平播州之役,均显其统筹之能。

如果他是经略使而不是郝杰,朝鲜的局面肯定就不同了。

朱寅说到这里(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