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月工夫歼灭日军前路军,取得了义州大捷,战局已经被扭转。明军终于从被动防御转为反攻,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明军上下、高丽王廷、义州百姓,全都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义州战场的硝烟暂时消散,军事压力骤降,朱寅也有心思来管管高丽人的死活了。
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奉旨赈济!
这也是高丽经略使的职责,不仅仅是高丽军事,高丽民政他也要管。他其实就是高丽的太上皇。
说来也巧,朱寅还没有开始办这件事,高丽王李昖和都承旨柳成龙就闻着味儿来了。
幕府客厅里茶香袅袅,朱寅早就卸甲,换了一身大明士人爱穿的道袍,头戴逍遥巾,看上去闲云野鹤,清逸出尘,官气尽涤。
朱寅煮茶焚香,抚琴《幽兰》,难得的闲情逸致一回。
高丽王君臣倒也知机识趣,没有立刻进入打扰,而是老老实实的静候门前,等朱寅一曲弹完。
原本,李昖君臣对朱寅还有些轻视,甚至对大明朝廷腹诽不已,认为明朝居然派来一个毛都长齐的少年经略,岂不是儿戏军务?
他们也不觉得三元及第、千古神童有多了不起,难道不能是明人吹嘘么?说不定是科场舞弊得来。至于什么星君转世、天生夙慧云云,他们更是不以为然,认定不过是故弄玄虚、以讹传讹。
然而这少年经略居然真是个有本事的,竟比郝杰等人老辣的多。
此人知人善任,运筹帷幕,用兵如神,连战连捷,一举扭转战局,不到二十天就歼灭倭寇七万人,擒获凶名赫赫的岛津义弘、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威震东国!
此时此刻,李昖君臣对朱寅怎敢还有丝毫轻视?面对年仅十六岁的朱寅,他们已经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次见到朱寅都感到一股说不来的压力。
此时他们听朱寅琴声,却有些不解。这分明是《幽兰》,往往是为了抒发郁郁不得志的忧思。可朱寅少年显赫,名满天下,真可谓志得意满、飞黄腾达,为何还有忧悒之情?
朱寅一曲弹完,余音袅袅,绕梁幽幽,犹如满室生香,清风过岗。他手指一停,曼声问道:“康熙,门外何人听琴?”
康熙禀报道:“回主公话,门外听琴者,高丽王殿下、高丽大臣柳先生。他们有事拜访主公。”
“哦?”朱寅神色玩味,一丝笑容散漫而清冷,“为何不早说?”
康熙恭声道:“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不敢打扰主公抚琴,主公难得清闲一回。”
朱寅站起来,亲自出门迎接高丽王君臣。他一出门,笑容就温暖多了。
“殿下乃高丽之主,位同亲王,怎能在此等候?”朱寅一副惭愧之色,拱手道:“殿下有事,径自入室即可啊。”
李昖也忙不迭的行礼,用发音有些怪异的汉话赔笑道:“朱公(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