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怒不可遏,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朱寅和戚继光西北平叛,数月间大获全胜,称为大明少有的大捷,可到头来,庆王世子居然率领叛军残军出塞,在西域建立伪朝,僭越称帝!
更可恶的是,这是去年的事,自己今年才收到秘奏!
“这是欺君之罪!”万历怒不可遏,“朱、戚二人的西北军功,朕许与不许,还在两可之间!”
“这算什么西北大捷?哼,朱寅的军功,怕是配不上江宁侯的爵位,不如削了他的…”
沈一贯赶紧说道:“陛下,朱寅和戚继光的军功的确是打了折扣,未竟全功,过错不小。以至于没有肃清残敌,导致庆王世子逃入西域僭越伪号。可是这也算事出有因啊。”
“怎么事出有因!”万历神色不善的瞪着沈一贯,“沈先生是要为你的弟子开脱罪责么?”
“臣不敢。”沈一贯不慌不忙的说道,“臣只是就事论事。即便此事与朱寅无关,臣也不会遮遮掩掩。”
万历不耐烦的一挥手,“你说!”
沈一贯道:“陛下,没有圣旨,朱寅和戚继光是不能率军出塞的,更别说深入西域了,否则就是杀头的罪名。而且当时,朱、戚二人围困叛军巢穴,一心想擒获庆王和哱拜,忽略了庆王世子朱帅锌也无可厚非。毕竟,谁知道朱帅锌去了西域,还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他又不是叛军首领。就算知道朱帅锌逃到了西域,朱寅和戚继光没有圣旨也不能追入西域,毕竟西域是叶尔羌汗国的地盘。”
“西部叛乱被平,哱拜和庆王全部授首,连带河套也收回了,还重创了青海蒙古和瓦剌,这还不是大胜?难道仅仅走脱了一个庆王世子,就将八万将士浴血奋战打出来的西北大捷一笔抹杀吗?”
“再则,西北大捷首先是陛下的武功和朝廷的荣耀,其次才是朱寅和戚继光等人的军功啊。陛下若是因此抹煞西北大捷,损害的也是陛下的武功和荣耀。到时天下人就会以为,原来西北大捷是吹嘘出来的,甚至认为朝廷在西北打了败仗。是以臣以为,绝不能因为朱帅锌,就否定西北大捷。”
沈一贯的这番话,万历也觉得很有道理,难以反驳。
王锡爵也道:“陛下,沈阁老言之有理。西北大捷快一年了,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西北打了大胜仗,雷厉风行的平定了叛乱,就是西南的土司和塞北的蒙古诸部,闻此大捷也安分了不少,畏惧朝廷的兵威。”
“若是再告诉天下人,说西北大捷打了折扣,连主帅的爵位也因此被削了,那传扬出去,西北大捷就可能被说成子虚乌有,甚至以讹传讹的变成西北大败。是以这西北大捷,绝不可打折扣。”
“朱寅有没有大罪?没有。有没有过错?当然有。可是陛下已经准备贬他去偏远的西南当个知县,(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