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四年,七月初二,岁德合日,宜祭祀、典礼。
距信王孝陵即位已经过去了三日,南京举行新帝登基大典。很多登基大典的器物,朱寅在起事前就替朱常洛准备好了,根本不用临时赶制。什么车马舆服、仪仗礼乐,都是面面俱到。
就是充任宫人的仕女,宁采薇都提前买来培训好了,整整三百人,打包般的塞进南京故宫。
登基大典当然是需要银子的。这种钱不能省,要是办的太寒酸,就有损南京朝廷的合法性。为此,宁采薇一口气又拨了三十万两银子,专门用于大典。
简直就是从始至终的一条龙包办。银子、器物、宫人等一概不需朝廷操心,朝廷只需要按照礼仪组织大典。
可见朱寅和宁采薇为了造反,到底有多么尽心。
天还没亮,宁采薇派来的宫人们就伺候朱常洛沐浴更衣。
虽然南京故宫年久失修,很多宫殿都已经破败,可是奉天殿、乾清宫等少数主要宫殿,还是维护的不错。
朱常洛在这个宫殿住了三天,就感受到了主人的滋味。在南京皇宫,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乾清宫、三大殿、文渊阁、御花园…他可以随便去。相比在北京时被软禁在景阳宫一处,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
而且,他还可以出宫。可以在城中转悠,只是出于安全考虑,不能出城。这比起北京当囚徒时,更是无异于天壤之别了。
朱寅是真对这个唯一的弟子上心。他派人严密保护朱常洛的安全,但是不限制他的自由,不出城即可。饮食供给方面,都是皇帝的规格。
可以说,朱常洛从来没有享受这么好的日子。
显然,朱寅对朱常洛的教导很是成功,没有白培养朱常洛一场。这两日,新帝虽然有微服出城闲逛,兴致勃勃的体验南京百态,可他一回到宫里就会读书,研究天文地理和数学。
并不沉迷于享乐享受。
宫人、宦官、侍卫虽然都是朱寅选派的人,可是他们都很恭敬知礼,绝不限制、干涉新帝。让朱常洛真心实意的感受到,他在宫里可以无拘无束的当个真正的主人。
但他对于政事却是真的不感兴趣。朱寅送给他的大量书籍,如《商君书》、《贞观政要》、《帝范》、《反经》等帝王治国权谋之术,以及《资治通鉴》《三朝北盟会编》等政治类书籍,他几乎不看。
相反,对于天文地理、数学格物方面的书籍,却格外用心。甚至对于建筑木工、昆虫草木的兴趣,都远超政事。
这是一个很有天分但其实不适合当皇帝的人,天生不是那种权力欲强的政治生物。就算朱寅没有教导他,他也不是短寿,历史上也很难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与其说他不是那块料,不如说他对政治不感兴趣。
但在朱寅看来,朱常洛对皇帝不仅仅是不感兴趣,(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