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听到郝运来的话,很多人都是点头称赞,但也有很多人摇头。
有的认为继续北运漕粮的确是大义和大局,有的认为是为北朝续命,有的人更是心怀叵测。
郝运来继续说道:“这虽然是太傅的大局和大义,却不仅仅只是这个考量。下官以为,太傅必然有更深的考虑。”
“诸位莫以为南朝的漕粮是白送北方吧?太傅可不是这个意思。以前的漕运官粮就是粮税,北京朝廷并不额外花银子购买。眼下南北分立,江南没有再向北京纳粮税的道理,自然要收银子!这钱为何不赚?”
“去年、今年风调雨顺,江南、湖广都是丰收熟年,夏粮一下来,谷价必跌,谷贱伤农啊!朝廷的税又是折算银子,如此一来雪上加霜,更加伤农!”
“往年,南方一旦遇到丰年,还要向河南、山东、淮北额外粜粮,以平衡粮价,就是这个道理。是以,输送北方的粮食,可不仅仅是给北京的官粮,还有徽商贩卖到北方的民粮。”
“停了官粮漕运,那么民粮漕运呢?是不是也一并停了?每年北输漕粮一千两百万石左右,官粮才四百万石,剩下的八百万石可都是卖到北方的民粮!”
“漕运停了,南方一下子多出一千两百万石粮食,粮价每石最少要降一钱!税银却不能随粮价降而降,怎么算农民都要吃亏!除非朝廷花钱去平衡粮价,或者降税,可那就是朝廷吃亏了!如今处处花钱,总不能让太傅一直借钱给国库吧?”
郝运来的话铿然有力,句句敲打人心:
“这还不算!诸位知道,每船可以多载四十石土宜(特产),每年随着粮船漕运的南方土宜,就有五十万石以上!这些土宜价值几十万两,一旦停运,会影响南方多少人的生计?”
“粮船南返,当然也不是空船,而是装载北盐、马骡等北方大宗货物。”
“我们卡北朝的粮食,北朝就不能卡我们的盐?难道只知南粮北粜,不知道北盐南销么?很多人只知道南粮北运一千多石,独不知北盐南运一百多万石!”
“南人吃的盐,七成出自江北!若是断了北盐,江南盐价最少翻倍,怕是每斤要涨到四钱以上!那还得了?吃这么贵的盐,江南人估计要造反!”
“还有江南地区的十万漕工纤夫,他们的生计怎么办?漕工纤夫可不仅仅是北人,江南人也占了三成啊。十万人关系十万户人家的衣食!朝廷管不管?”
听到这里,很多不接地气、士族出身的科举老爷们,这才明白为何不能断了漕粮。
北盐南运!仅此一条,足矣!
朱寅深深看了郝运来一眼,目光带着欣赏之色。郝运来这番话,总算说到自己更深层次的考量了。
盐、粮两项,向来就是百姓消耗的大头。
所谓北方吃粮不易,南方吃盐不易。南方(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