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67章 最后一年(1 / 1)

随着萨尔诺比赛的结束,吴轼在KZ2的表现很快传开。

如果要判断一个车手是否具备实力,在很多时候看那么两场比赛就行,这话放在吴轼身上是妥妥的。

乔斯得到消息后回来直接找上了吴轼和max,说道:“我已经和荷兰车队VAR(VanAmersfoortRacing)达成了协议,max今年就可以尝试去驾驶F3欧罗巴锦标赛的赛车进行练习。”

VAR是乔斯待过的车队,跟他关系匪浅,所以能够直接越过雷诺方程式,让维斯塔潘去练习。

说完,他看向吴轼:“你实在是太小了,至少需要明年才能给你去试车的机会,不过明年年底,你已经可以去参加雷诺方程式了。”

“唉,这是吃了年龄的亏啊。”吴轼叹口气。

“哈哈,小子,别急,有位置留着的,过几天我和希德要一起前往荷兰,具体的情况还需商谈。”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轼都已经做好了一人跑比赛的准备,结果才过去一个月,维斯塔潘就回来了。

“怎么了?试车不成功?”吴轼问道。

“不,是那车,完全没有速度。”维斯塔潘摇摇头,跟便秘了一样。

“竞争力这么差?”

吴轼诧异,到了方程式级别,虽然依旧规定了主要部件供应商和部件性能参数细标,但是方程式终归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所以不同车队的车子已经开始出现部分差距①。

其实和F1一样,低级别的方程式最好也是加入大车队,不然任你多牛逼,也会被车子拖累,在后游垫底。

“是的,完全没法驾驶,速度和别的车队差距太大。”维斯塔潘耸耸肩,说道:“我先跑完卡丁车赛事,再跑雷诺方程式吧,在FIA-CIK组织的比赛中,我还没登上过领奖台。”

如维斯塔潘所说,这就是大部分车手的正常晋级渠道。

从最低组别的卡丁车一路往上跑,再跑雷诺方程式,再跑F3、F2,然后寻找F1的席位。

在和维斯塔潘闲聊中,两人分不同组别参加了一场又一场赛事。

维斯塔潘并不是总能稳定夺冠,有时候十来名,甚至二十多名开外,特别是欧罗巴、世界锦标赛这种FIA-CIK的大赛事中,维斯塔潘一直没有收获理想的成绩,反倒是乐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吴轼看了看,在卡丁车赛场上,年龄大的加斯利去年就已经去开方程式了,和加斯利闹崩了的奥康今年也离开了。

联合王国的拉塞尔以及加拿大的斯托罗尔也开始来跑洲际、世界级卡丁车联赛了。

时间来到九月,因为KZ2和KF2卡丁车世界杯锦标赛是错开日子的,所以吴轼干脆都参与了。

除了在KF2世界锦标赛的时候因为地面杂物差点出了意外外,几个比赛下来,吴轼继续保持着(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