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兰跟着车组一起出来了,打起伞,蹲在他的身边,说道:“雨会越下越大,注意不要推得太狠。”
“嗯,我知道。”
两人交流的时候,车组人员则是将四个雨胎从推车架上卸下,开始打气。
“气压低些。”
“什么?”艾兰不解。
“算了,按照正常的打吧。”
吴轼摇摇头,低气压会使得轮胎接地面积更大,会有更好的附着力,整体上会更利于前期的竞争。
但又因为接地面积大,会使轮胎很快过热,从而导致胎压上升,加剧轮胎损耗。
可以说,低胎压在某种情况下是有着比高胎压更强的竞争力的,例如某些排位赛。
但是到了正赛,胎压还是高些比较好,免得跑着跑着爆胎了。
艾兰撑着伞,不时看下腕表。
此时整个赛道上异常繁忙,除了在准备轮胎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多人正对赛车的前后翼进行调整。
雨天的设置和干燥天气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其核心目的就是增加车辆的抓地力。
足足十分钟后,工作人员撤场,由安全车带队起跑,再进行动态发车,以此来避免静态起步的风险性。
安全车行驶过七号弯后,驶入位于八号弯附近的维修区通道。
维斯塔潘在此之前就进行了压车,将所有车辆全部挤在了一块儿后,他才慢慢转过七号弯,并且左右画龙暖胎。
吴轼也不例外,诺里斯林赛道太短,刚刚那点距离完全不够这套新的雨胎进入到最佳工作温度。
相较于这两位车手的狂野暖胎,其余选手都非常斯文,因为在雨地这样操作,稍微不注意,就不是暖胎,而是暖墙了。
没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除非他觉得这样的风险是可控的。
吴轼当然能够很好的控制车辆,随着左摆右摆,轮胎温度明显上升,操作上能够追求的极限就更多一分。
不过暖胎归暖胎,他的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维斯塔潘的车上,因为马上就要抵达方格线。
只要维斯塔潘冲过方格线,那么比赛就算是正式重启了。
所以吴轼知道,潘子肯定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加速,在后方人们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就重启比赛。
他的预判非常准确,在八号弯的档口,维斯塔潘的车辆拐回幅度明显缩小。
如果不是牢牢盯着他,可能都注意不到这个细节。
大部分人都没有料到,维斯塔潘会借着摆正车身的间隙直接开始加速。
嗡!!!
刚刚还压抑的引擎声瞬间炸裂开来,维斯塔潘一马当先,驶入发车格直道。
几乎是同一时间,吴轼也开始了加速,然而前方的乔丹·King显然就被潘子的假动作迷惑了,因此慢了半拍。
等他开始加速的时候,吴轼的车身已经几乎跟他并排。
但是还未经过方格线,超车禁令并没有解除,所以吴轼精准控制车辆落(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