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伯格感觉备受煎熬,当车队为他换上中性胎的时候,似乎就将选择权让了出去。
梅奔确实要比威廉姆斯更快,不论是高速弯、还是低速弯,都拥有更为优越的性能。
然而那是在相同轮胎情况下的对比。
此时前方吴轼驾驶着的软胎威廉姆斯,能够将圈速稳定在1分32秒中的样子。
这个圈速比汉密尔顿的软胎要慢了将近一秒,可却比中性胎的罗斯伯格快了将近半秒。
如果每圈的差距只有半秒,接下来的三十四圈也不过是拉开17秒,完全不够一次进站窗口。
可是不要忽略了,罗斯伯格的中性胎此时已经跑了13圈,目前看来性能尚可,但再过二十圈呢?
就在梅奔这边为难的时候,威队乔纳森在TR中对吴轼说道:“我看轮胎的情况还不错,可以Push的更凶一点!”
“Copy。”
吴轼心里计算了下,此时是第二十五圈,这套胎已经跑了11圈,状况还非常好。
其实只要看看还在前面跑的汉密尔顿就知道,软胎在理想状态下,跑上至少二十五圈都不是问题——毕竟汉密尔顿的这套软胎在Q2可是剧烈损耗过一次的。
就算威廉姆斯的车子更加耗胎,支撑二十圈也足够了。
也就是说,下一次进站的时间大概在三十五圈的样子,到时候换上最后一套新中性胎,一跑到底。
这么想来,乔纳森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了,轮胎的寿命远超预期,吴轼要尽可能的多拉开和罗斯伯格的距离。
哪怕到时候没有跑出进站窗口,也可以凭借新胎进行追击。
新白对旧白,怎么看都很有故事感。
“喔!吴轼的圈速看起来相当不错啊,罗斯伯格的白胎还追不上他。”兵哥评论道。
“是的,看来今天较低的温度让轮胎非常舒适啊!这样一来,是不是吴轼就可以稳住第二的位置了?”飞哥道。
“那要看等会儿梅奔的策略了,罗斯伯格也二停的话,说不定还能追上。”兵哥认真分析了番。
“哈哈哈!”飞哥魔性大笑起来。
“怎么了?”兵哥也跟着笑问道。
“感觉太魔幻了,梅奔竟然要考虑怎么追上一辆威廉姆斯,而这辆威廉姆斯还是华国人驾驶的。”飞哥说道。
“是啊!真是令人感慨,哪怕这场比赛吴轼就此退赛,他也将成为所有车队紧盯的香饽饽啊!”兵哥感慨。
“他比马萨平均要快了点六的样子,这在同组中是相当罕见的事情,马萨可不是什么付费车手啊。”
飞哥觉得自己看了这么多年的F1形成的思维都被打破了。
“完全不知道他是如何去保胎,去维持速度的。”
兵哥正说着,转播画面里出现了梅奔的TR。
梅奔车队TR:“你的速度不够了。”
汉密尔顿TR:“是的,轮胎现在衰减很快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