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

第231章 三成(1 / 1)

吴轼也没想到随便一跑就遇到个这么执着要挖掘天才少年的人。

登上露易丝的账号,告诉他自己只是随便跑跑,有正儿八经的主业工作,不会考虑这些事情。

拒绝的非常果断,以至于对面都没有回话了。

生活里的小插曲就这样过去。

对于F1车手来说,即使不如工程师那么牛马,其实也远比普通职业牛马了,只是工作内容相对不那么牛马。

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枯燥无味的模拟器,每天的内容好像都是相似的,却又相差甚大。

如果不认真对待,成绩会立马反映到比赛中。

奥地利取得的胜利让车队更加倾向于低阻低下压力的调校。

这种调校可以尽可能发挥出赛车的加速性能和尾速优势,在弯道上的落后都可以通过直道追回。

也正是这种调校,让法拉利在高速赛道中很难超越威廉姆斯。

而银石也是条高速赛道,因此大家对调校方向上没有异议。

只不过在细节调校中还有着很多分歧。

低阻低下压力的情况下要如何确保弯中速度不至于太慢呢?

空动那边不好指望,那就只能依靠机械抓地力了。

悬架的设计至关重要。

经过不断研发和尝试,众人终于是找到了个平衡。

吴轼在模拟器中测试新调校车辆的时候,发现下压力太低,转向变得有些奇怪。

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个临界点,非常难以把握。

不过在多次尝试后,他和马萨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此掠过。

各支车队备战英国大奖赛的时候,国际汽联也在推进着他们关注的事情。

7月1日,FIA战略小组在比金山举行会议,这是一直在讨论的法规问题和F1发展问题的延续。

吴轼已经习惯经常性有这种会议。

即使他不用去,也需要了解会议内容,其中不少内容都跟车手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就是车队无线电的问题,国际汽联再度强调了赛道工程师不能够给车手过多的指示。

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几档,什么时候调整刹车平衡这种。

过于全面的辅助性沟通,使得车手成为了只会听从工程师指令的机器人。

比赛看起来也不像是车手在竞争,反而像是赛道工程师在竞争了。

无线电内容问题老早就被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的赛季中期。

今年赛季初的时候管的比较严格,后面又松了,现在又被提起来,也不知道最终准备怎么执行。

其次则是赛车辅助设备的问题,战略小组认为现在赛车过于先进,应该限制辅助装置的使用。

实际上这也早有先例,F1的变速箱堪称完美。

如果允许使用智控,转变为自动挡,那么F1的提速性能还能够增加。

只是国际汽联早早就杜绝了这种可能,不然F1变自动挡,那真要成赛车界的耻辱了。

如今的(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