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扎赛道对车手的调车水平要求非常高,不是谁都能够在高速赛道中跑完后敏锐的反馈数据。
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够把握住。
哪怕是吴轼,在一练的时候也在频频进站,寻找赛车调校的方向。
“你觉得胎压怎么样?”工程师马克问道。
“为了轮胎着想,我认为正赛应当适当提高些胎压。”
马克点点头,事实上,倍耐力规定的最低胎压已经非常高了。
很多车队整场比赛干脆都使用的倍耐力标定的最低胎压。
胎压越低,接触面越大,发车时轮胎能够提供更多的抓地力,并且也可以更快让轮胎进入工作温度。
所以如果可以,在排位赛,车队都是更愿意降低胎压的。
可降低胎压却有着非常高的风险,且不说事后容易面临胎压检测不合格的问题。
最主要是,胎压过低,会使得轮胎胎壁承受更大的力量,容易导致爆胎。
特别是当轮胎磨损后,胎壁的脆弱性越发明显。
马克给出了几组测算的胎压数值。
这几圈出去,吴轼将尝试找出最佳的正赛胎压。
另外一边,马萨也在努力进行反馈。
他作为老将,对于蒙扎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虽然这些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吴轼。
可两辆车分别进行不同的测试是在最大化利用练习赛时间。
马萨现在正在寻找外倾角最佳调教参数。
外倾角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过弯时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合适的外倾角还会在过弯时分散平台面的压力,以此延长轮胎的寿命。
马萨又和工程师团队在P房里讨论了十来分钟,才上车。
一练结束,吴轼对于胎压这块已经有了判断,Q2、Q3以及正赛,都将采用不同的胎压。
马萨整场测试下来,实际上也就是让工程师在前轮刹车管道中加入了几个垫片,增大了外倾角。
这个数据在二练的时候,将由吴轼进一步去测试,寻求最好的过弯性能。
整个一练中,梅奔依然傲视群雄。
汉密尔顿以1分24秒670位居第一,罗斯伯格1分25秒133居于第二。
第三是维特尔,1分26秒258,落后汉密尔顿足足1.588秒!
练习赛结束后,负责快报的记者都直接在文中描述:
“这是一支和其余车队不在一个星球的队伍。”
这引来了托托的不满,托托现在非常厌恶围场夸赞梅奔赛车的性能。
二练时,维特尔一度占据第二,可是最终还是难以从梅奔手里啃下一块肉来。
威廉姆斯两人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速度,困顿于六、七名。
实际上这个时候两人都在继续测试车辆的调校,圈速并没有实际意义。
正如吴轼在之前的采访中所说,为了保持住积分榜的领先地位,威廉姆斯车队所要做(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