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第一百零八章 正轨(1)(1 / 1)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这构成了大虞中枢的顶层权力,以皇权为核心,三省各揽一摊,相互制衡,以此实现从上至下的统治,为避免一些事出现,在三省之外另设内侍省、秘书省,一个负责内廷诸事,一个负责内外衔接,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运转体制。

但在实际的运转与操作下,在所难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其中问题最大的,莫过于公器私用、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类现状,如何确保这一体制不沦为形式,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与震慑,故而就有了御史台。

对大虞这套体制充分了解与掌控后,楚凌对那位素未谋面的虞太祖,是带有敬佩与尊重的。

这世上不存在一项制度或政策,能够完美解决所有问题,因为问题或矛盾或许相似,但所处的环境或大势有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思路或方式来解决,照本宣科的做法,无疑是最蠢笨的。

也是这样,楚凌知道在太祖朝后期,为什么会兴起一应大案,以此逮捕处决了众多的群体。

这些大案背后暗藏的深意太多了。

有对中枢有司相互算计,相互掣肘,相互推诿的不满。

有对地方所滋种种弊病的震怒。

有对结党营私、侵占社稷的愤怒。

有对权力交替、国祚传承的担忧。

有对……

种种想法与情绪下,使虞太祖做了很多事,经历过乱世的残酷与不公,虞太祖深知社稷延续的不易,尤其是将帝位传承给下一代,如果敢出现任何差池,大虞就可能成为短命王朝,这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反倒是从二世传至三世,即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政,但最起码不会威胁到国祚传承了。

因为大虞深入人心了。

所以三世之后的帝王,虽或有昏庸、懈怠、荒淫之行,却难有亡国之危,除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尽失,否则国祚尚可绵延。

故而按虞太祖所想,作为开国天子的他,要做的就是开拓,这种开拓不止局限于疆域方面,更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层面,待他驾崩后交到他的嫡长手中,那就是巩固了。

事实上大虞的轨迹,正是按着虞太祖所想在运转,太宗文皇帝继位之后,所做的种种为大虞积攒了浑厚根基,但太宗文皇帝没有遗憾吗?

当然有。

而且这份遗憾极深。

对外开拓,没有像太祖朝时那样大开大合,但在太宗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对外发动战争的。

只是太宗太过理性了,他知道一旦开启对外战事,便意味着要有大批精锐战死,会消耗着大虞宝贵的国力,还有他精心呵护的发展势头。

所以太宗最终选择了忍耐与积蓄,将重心放在对内治理、民生恢复等方面。

韩青以贼配军身份,一步步在北疆崛起,最终成为大虞在(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