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第一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奠基(5)(1 / 1)

生产力的攀升,是楚凌所握的制胜底牌,无论对外,亦或对内,只要楚凌能在大虞腹地培植起来,并牢牢掌握在手,就能以此为根基占据超然地位。

相同的人数、资源投入下,制造出的品质存有差距,且制造周期要更短,对这个时代而言就是降维打击!

就以战争为例,这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谁可以更快地组织生产、调配资源,谁就能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前线的仗打起来,对什么都是缺的。

人就不说了,打仗用的各式军械,器械,甲胄消耗都很大,一场激战下来,铠甲破损、弓弦断裂、刀刃卷口,这些都是寻常之事。

而一场战役是由无数场激战组成的,直到敌方没有招架之力,不敢再跟己部交手,这样一场战役才会结束。

如何能叫敌方如此?

就是要压着他们!

前线的仗就是靠后方供应支撑的,唯有补给绝对充足,统兵将帅、参战将士才敢放开手脚拼杀,这样才能于前线战场抢占优势。

楚凌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就是想先运用于军工层面,且还是由他主导的军工,而非是私人主导的。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最先进的定是倾向于军工层面,而后由军工扩散至民用,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集约型制造模式的优势在于效率与标准的统一。

楚凌当然知道生产力的持续攀升,是需要科技来兜底与支撑的,所以才有了一众不为人知的研究所。

聚拢在这些研究所的群体,是通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研究所的位置与待遇,跟出身没有半毛钱关系,一切都是向本事、潜力看齐的。

为此楚凌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机制,确保良性竞争的氛围,激发每个人的斗志,使他们能心无旁骛的从事各领域研究。

钱财,资源这些俗物,不是他们要考虑的,自有对应群体来为之解决。

即便是研究了许久,投入了很多,可依旧没有见到对应成效,但只要方向是没错的,那就不会断掉这些供应。

楚凌最大的财富,不是他知道多少,而是他知道时代发生的轨迹,楚凌应起的作用是指明道路,剩下的就交给这些人才,还有时间了。

“这是怎么了?”

夜幕降临,上林宫内。

看着发呆愣神的楚徽,楚凌一甩袍袖,露出淡淡笑意关切道。

楚徽有这样的反应,楚凌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的。

前去诸研究所视察,注定会对初涉此间的造成冲击,毕竟诸多未知的东西,一股脑的抛出,让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

让楚徽先行接触,这仅是一个开始。

等到日后,明确选进正统朝决策层的文武,楚凌会根据形势,去叫他们逐一接触到这些的。

毕竟在决策层,是需要有足够的眼界的,唯有这样,才能在考虑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将这些(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