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在上

第125章 124【正当年】(1 / 1)

“人力终有穷尽之时。”

章时缓缓打开话匣子,语调略显沉重:“厅尊既然提到这五处积弊,下官便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五病并非泾渭分明,虽说各有成因,但是在下官看来,它们是互相连带影响,最终形成难以根治的顽疾。”

“田地兼并之患历来存在,这并非我朝独有,往前上千年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一般而言,世间太平几十年上百年,土地就会朝官绅地主手里集中,贫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而本县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水患定然会加重兼并之患。”

“去年洪灾过后,本县地价暴跌。虽说下官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但是仍旧无法满足所有百姓的需求,再加上粮商囤积居奇,米价居高不下,百姓只能卖地求活,而在豪族富绅的有意打压下,地价相较往年低了不止三成。”

“最终豪族富绅低价夺田,百姓沦为佃户,种着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地,仅能换来微薄的口粮。如此一来,本县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绅满身绫罗绸缎,穷苦百姓衣衫褴褛,这便是厅尊先前看到的景象。”

“至于漕运和盐政,这是整个江南地区的顽疾,其中势力之复杂、利益之巨大,足以让太多人身不由己,莫说下官这个小小的知县,便是本省巡抚都不敢轻易插手此事。”

“但是下官也曾剖析过这两处积弊的根底。”

“漕运之弊在于损耗、关卡、贩私、垄断,一条漕船往往能牵扯到地方官府、士绅、商贾、漕兵、漕工、中枢、内廷等方方面面的利益,谁敢查?谁能查?纵然出现无法遮掩的疏漏,亦不过是推出几个替罪羔羊,能对朝野有个交待就罢了。”

“盐政之弊在于专营导致的层层盘剥,最底层的灶户根本活不下去,只能铤而走险贩卖私盐。太和十二年苏州民变,太和十三年海门民变,太和十五年安丰民变,太和十六年永嘉民变,这些都是因为盐政苛刻引发的动乱,即便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冲击,但是这根弦越来越紧绷是不争的事实。”

章时一口气说到这里,沧桑的面庞上满是无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薛淮并不在意章时对他心存抗拒,如果章时在经历如此坎坷的前提下,对他这个陌生上官一来就倾注信任,那他反而要仔细考察对方的品格。

更重要的是,薛淮不希望见到一个故作姿态、邀买清名的腐儒,好在章时给了他足够的惊喜。

从章时的陈述来看,这位七品知县不愧是二甲进士出身,看待问题非常深入,而且从始至终没有掉书袋,用最平实的语言揭开所谓盛世的真相。

夸赞之后,薛淮顺势问道:“那依你之见,这五处积弊要如何应对呢?”

“这……”

章时再度陷入迟疑。

他并非敝帚自珍,而是经历过太多(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