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平紧盯着斯托卡。
你真的什么也没做?
如果你真的什么也没做,我的代码怎么变成这样了?
唐一平转头看向了自己的屏幕。
虽然ROBO-FU是他最新开源的项目,但因为唐一平的代码功底突飞猛进,灵感源源不绝,而且,ROBO-FU本身就来自于唐一平在直播冲分的时候,所写的那个力大砖飞,以巨细无遗和代码量取胜的小机器人模拟工厂,之后,唐一平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所以它的代码量已经算是唐一平迄今为止开源的所有项目中,除了“谛听”之外,代码量最大的一个项目。
而“谛听”,那是斯托卡的手笔,和现在的ROBO-FU还有数量级的差距,这个实在是比不来。
而且,这个项目诞生之初,唐一平就已经掌握了那种利用【叠虫】来排除BUG的四平八稳,绝对正确的代码写法,这种写法本身,让唐一平可以掌握所有的代码,可他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怎么能产生这么神奇的效果的。
这不对啊。
如果自己在里面引入了【叠虫】,它或许会形成新机制——虽然唐一平觉得【叠虫】的机制应该也不会这么神奇。
这种神奇的事,在这之前,唐一平只能通过自己那种特殊的代码来实现。
可这里面,那种特殊代码的含量是0。
一滴也没有。
那是怎么回事?
唐一平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干脆就不想了,继续写代码。
实在是,ROBO-FU写起来实在是太快乐了。
他现在还有太多太多功能想要加入其中了。
当初写其他程序的时候,明明是每一滴都像是把自己榨干了一样,拼命写也写不出来的。
但是写ROBO-FU,特别是给它加上了地图功能之后,就像是有什么东西想要自己向外倾泄一样。
明明这是唐一平第一次真正自己写“地图”相关的程序。
但不知道为什么,涉及到地图的东西,他特别顺手。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接触“地图”相关的项目。
在这之前,他曾经写过一个物流管理系统的路径计算模块,那也是和地图有关的,只是真正处理地图相关的内容,不是他写的,而是高宇翔写的。
而OIFU发布之后,高宇翔给他提交了关于地图的代码,他给高宇翔打回去了七遍,自己当然也从头到尾看了七八遍,理解了高宇翔的每一行代码。
但这也不能解释他的顺手程度。
他发现,自己对地图的理解,似乎有种本能的直觉。
明明只是调用地图,他却能从中挖掘出更多的东西。
明明看到的是地图,但是他却从地图上看到许多可能性之外的东西。
明明调用的是很多年前的街景,他却可以近乎直觉地修正某些偏差。
他把这些都放进了自己的程序(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