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07章 编委会的吃惊【二合一】(1 / 1)

“师弟能在筛法中做出成就,说明对解析数论的理解达到了很深的层次。”

“真的是很厉害。”

10月30日,周二,理教楼。

张鲁平办公室,林伟看到屏幕中显示的字母,由衷对眼前这位师弟表示佩服。

他刚听刘新杰说起这事,整个人头摇的就和那拨浪鼓差不多。

实在难以相信,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竟得到了自己导师和院里郑以中教授的高度评价,甚至连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都不吝称赞。

依靠优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但今天亲眼见证,徐铭将论文投稿给数学年刊,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尤其想到之前进行奥运场馆竞标答辩时,他还建议徐铭更换论文选题,认为研究数论筛法对徐铭来讲难度高。

现在看是自己低估了师弟的天赋和实力。

接着他又想到什么,继续开口讲起自己之前的事。

“去年我有篇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本想着冲击下四大顶刊就给年刊投了稿,结果被要求修改两次不说,最终还是被数学年刊编委会给拒绝。”

“林师兄去年确实很可惜。”这时刘新杰站在旁边深以为意的点头附和。

显然这事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抛出一句新的问题。

“以数学年刊的审稿周期,估计要半年多,徐师弟的这篇论文才能有结果吧?”

“那倒不会。”

红光满面的张鲁平,闻言笑呵呵搭话。

“田院士已经给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发去了邮件推荐这篇论文。”

“加上又是数论领域素数分布重要进展,审稿周期肯定不会太长的,顺利的话今年内就能收到过稿邮件。”

最近几天张鲁平的心情格外舒畅,不夸张的讲早上都是哼着小曲进办公室。

再次为自己的眼光高兴。

虽然是他的学生投稿数学年刊,却比自个发论文还要更加欢喜。

没办法。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想在理论数学上有突破,是件概率非常小的事。

更多价值是体现在带研究生博士,负责研究应用数学课题项目进展。

因此大多时候在学术圈里,主要看谁的学生更优秀。

毫无疑问徐铭为他挣足面子。

这使得他去其他教授那串门的频率明显增加。

尤其是信院许崇兴那边,老朋友之间自然要多多交流感情才行。

绝不是要提徐铭。

而林伟和刘新杰两个人,显然还是才知道这件事。

没想到田纲院士,会亲自动用关系,联系数学年刊的主编萨纳克教授。

这种面子别说是研究生博士,院里面的很多数学教授那都不一定有。

关键徐铭尚未进行答辩,严格来讲还是本科生。

“看来田院士对徐师弟很看好啊。”

“有田院士帮忙,那审核周期确实不会太长。”林伟(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