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春不知道。
至少,在目前没抓到任何一人的情况下,警方没任何一人知道其信息!
“迟则生变。”
“尽快将双方抓捕归案!”
陈长春收敛起杂乱的思绪,深吸一口气,神情十分严肃。
“陈华目前在什么地方?”
刘金摇摇头。
“不知道,四年前对方只是留下陈家村当年的地址便将尸体领走。”
“同时,对方在拆迁后并未购置房屋,也没更新过身份证件。”
这年头没摄像头,手机也没几个人有。
如果找不到目标身边人的话想找个人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
“有人知道。”
徐良意有所指的说了一句。
有人知道?
谁?
不等众人询问,徐良扭头,看向殡仪馆另一处。
那里,是藏死者陈伟的冰柜!
“陈伟知道!”
陈伟知道?
他怎么可能知道?
再者,人都死了,即便是知道,也不可能告诉警方
众人眉头皱起,不断思索。
直到陈长春忽的愣住,眼前一亮。
“你意思是”
徐良点了点头。
刘金见此,错愕后忽的明朗起来,瞬间理解。
直到最后剩下王超,他脸色憋了半晌。
最终道:
“啥意思?”
陈伟知道凶手目前住在哪。
如何知道的?
二次返回现场!
凶杀者在杀害陈伟后,曾二次返回过现场!
这能看出什么?
看出对方在杀害陈伟时,心中曾十分恐慌,于是逃跑,而二次返回现场,这恐慌之情就散了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地方能散掉恐慌的情绪?
能让自己带来安全感,与恐慌对冲的地方!
举个例子。
小时候所有人打架哭后,所哭喊的都是‘妈妈’,父母一来便安心。
同理,意外杀人后,绝大多数人在慌乱中,也是急速的往家赶,回到家便会稍稍安心。
案子也是如此!
死者死亡时间与凶手返回现场,两者间仅隔着一个小时!
也就是说,凶手在杀完人回家,又来到案发现场仅用了这些时间。
案发周围没有车辙,纯靠双脚.一小时能走多远?
“陈华的居住地址,如果没猜错的话”
“就在案发地点,半径七公里以内!”
“排查直径十四公里,这不是个小工程,但案发现场同样是个信息。”
“案发现场位于垃圾巷,双方发生矛盾时所处于垃圾桶的位置。”
“而凶手又非刻意埋伏,那来这能做什么?”
垃圾桶只会发生两件事。
丢垃圾,以及捡垃圾。
捡垃圾同样又有两种人,一种是环卫工人,第二种便是
拾荒者!
而现场,恰恰有垃圾桶被翻找过的痕迹!
“如此,信息被压缩在半径七公里的拾荒者,这依旧很难查。”
“不过,但凡是捡垃圾的拾荒者,都绕不开一个地方。”
“那便是废品回收站!”
六月四日,早上八点。
徐良等人来(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