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应天皇城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李原名年事已高,
宫中特地准许他可在宫中乘坐轿子。
此刻,他正坐在窄小的轿子中,
随着脚步的节奏微微摇晃,眼眸微阖,心中思绪万千。
无论是今日所见的应天商行,还是可能出现的建筑商行,
都让李原名察觉到世间正发生着微妙变化。
甚至,李原名有一种奇怪感觉,
这两处商行仿佛在凭空创造钱财。
但他清楚,这些钱财绝非凭空而来,
必定有一些他尚未知晓的原因在其中起作用。
不过这并非他关注重点,
他所在意的,是天下礼乐和天下人心。
他隐隐觉得,若真如陆云逸所设想的那样,
在整个大明朝全面铺开,好处固然显而易见。
但坏处同样不可小觑,且隐匿于无形之中。
至少,对人心的影响极大!
想到这儿,一声沉重的叹息在黑暗的轿子中缓缓回荡。
李原名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在甘薯真正推广开来之后,或许这就是一种必然结果。
以往百姓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心心念念的只有种地,
关注的是收成和老天爷的脸色。
但日后,大明朝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自然就会产生其他需求,
比如多赚些钱、多吃些肉,或者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满足。
李原名知道,这种情况在甘肃部署完成后必然会出现。
而且这种现象古已有之,
不说宋元,就看如今大明。
江浙地区水网密布,粮食产量颇高,
百姓一旦吃饱,就开始琢磨如何赚钱,怎样把日子过得更好。
所以如今江浙商贸发达,商贾众多。
江西、福建也是如此,
一个靠瓷器、一个靠海贸,
都是商贸发达,商贾众多之地,
在那里.商人的地位很高。
对于这种景象,李原名相信会蔓延至整个大明。
至于“向钱看”这等风气是好是坏,他难以判断。
思绪纷杂间,轿子缓缓停下,
李原名走下轿子,看着前方巍峨的武英殿,
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大殿内如同白昼,凉爽宜人,只是多了一些点燃的烛火。
上首的陛下如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手中奏疏,
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缓。
李原名来到殿中后,径直在大殿中央站定。
他没有出声,就这样静静地等候着。
过了将近一盏茶的时间,
笔锋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才戛然而止,
上首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筋骨,
自顾自地走向一旁的桌案坐下,同时指了指身旁的座椅:
“坐。”
“多谢陛下。”
李原名没有推辞,踱步上前坐了下来。
朱元璋递给他一盏茶,自己也拿起一杯,边喝边问:
“今日所见所闻如何?”
李原名顿了顿,沉声道:
“陛下,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