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到了四月下旬。
自三月下旬土地解冻开始的春耕,持续了近一个月,终于临近尾声。
大宁城外的田亩间一片平整,整齐的垄沟纵横交错,
不少民夫百姓站在田埂或路边,静静眺望着远方,
无论何时,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总能让人心情舒展。
尤其是甘薯播种后,
百姓们更盼着下半年的丰收能如期而至。
大宁城以西,绵延的工地上,
陆云逸带着百余人骑在战马上,缓缓前行,
宽敞的水泥路正试运行,十几辆马车并排行驶其上,
整齐有序的模样让所有人面露震撼。
他们回头望向大宁城的西城门。
通常,城池建成时,城门外会留有一片开阔空地,
无论是入城时的临时停留,还是调兵遣将时的集结,都能派上用场。
这类广场的面积往往远大于官道,
如同小溪汇入水潭般开阔。
可如今,眼前的水泥路竟与西城门广场差不多宽,没了小溪汇入汪洋的开阔感,
反倒多了种道路与城门齐宽的怪异对比。
见此情景,不少人心里都冒出了同一个念头,
城门好像窄了些。
即便大宁城西的正门、侧门、偏门尽数敞开,能同时容纳十二辆马车入城,
可面对浩浩荡荡的商贾车流,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离城门越近,这种拥挤感就越强烈。
巩先之跟在一旁,挠了挠头,小声问:
“大人,以后路真通了,会不会在城门这儿堵上啊?”
陆云逸回头看了眼城门处的拥挤景象,神色略显古怪,深有同感地说:
“城门的确窄了点,这事以后再想办法整改。”
说到这儿,他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笑了:
“北平的城门也跟咱们这儿差不了多少,
真等路通了,他们只会比咱们更头疼。”
这话一出,随行的亲卫们都笑了起来,
这次去北平,倒要好好看看那边的热闹。
陆云逸坐在马背上,望向不远处密密麻麻的工地帐篷,心中感慨万千,
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如今所有人都确信此事能成,
不过一年半光景,
这一年半载,道路从大宁城起步,已向外延伸了四百里。
若非日夜赶工、逢年过节也不停歇,断不会有如今的盛况。
当初预估的两万人参与,最后也增至近三万人,
唯有如此,才能勉强维持工地运转、保住施工进度。
毕竟,离大宁城越远,补给难度越大,工程推进也越慢。
好在大宁到辽东的道路是两头开工、相向而行,
这般施工不仅更高效,速度也能快上一倍。
若一切顺利,
两边的道路或许能在明年先后竣工。
三年时间,就能让一地彻底改头换面,
其中辛苦,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陆云逸轻轻扯了扯马缰,
回头看向精神抖擞的亲卫们,笑着开口:
“走吧,全速(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