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国师

第九十三章:大秦国师(1 / 1)

一夜无眠。

晨光大放,却驱不散秦怀之心头的阴霾。

他枯坐案前,看着窗外天色由浓墨转作鱼肚白。手腕处,那青金色的神树纹路在皮肤下隐隐发烫,如同一个沉默而灼热的烙印,时刻提醒着他昨日的惊悚与自身无法逃避的宿命。

“万般皆是命…”

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带着彻夜挣扎后的疲惫与一丝近乎麻木的平静。脑海中反复回响着那句古语,“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穿越至此,身负异力,卷入这横跨千年的漩涡…这一切,仿佛冥冥中自有轨迹。反抗、恐惧、质疑…似乎都显得徒劳。既来之,则安之,想得再多,也解不开眼前的谜团,反而徒增烦扰。

然而,当府外传来中车府令赵高宣旨的唱名声时,秦怀之那刚刚筑起的心防还是被狠狠撞击了一下。

“陛下有旨!加封秘案监府令秦怀之,为大秦国师…”

赵高身着深紫色官袍,手持圣旨,在一众中车府卫士的簇拥下,仪态端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谦卑的笑容,仿佛真心为秦怀之感到高兴,宣旨的声音也异常洪亮清晰,在清晨的空气中久久回荡。

“国师?!”

秦怀之微怔,赶忙跪接圣旨,心中虽然波澜起伏,面上却尽力维持着平静:“臣秦怀之,叩谢皇帝陛下隆恩!”

在他知晓的历史记录里,秦朝作为中国首个王朝,官职体系中从未设立“国师”一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过程中,曾倚重多位重要谋士,诸如尉缭、李斯等人,但从未因此册封某个重臣为国师,而自己竟然在这个大秦帝国里成了首位国师!

“秦国师,大喜啊!”

赵高笑容满面地亲手将圣旨交到秦怀之手中,随即侧身一步,身后一名小宦官立刻躬身捧上一个盖着红绸的紫檀木托盘。

他的声音与脸上的笑容带着由衷的喜悦,至少表面是如此,“国师年少有为,深得陛下倚重,此乃国师之幸,亦是我大秦之福,赵高奉旨传谕,不敢怠慢,又因时间仓促,只好备上一份薄礼,聊表心意,恭贺国师荣膺此位,还望国师笑纳。”

他亲手揭开红绸,露出托盘上一对温润无瑕、雕工极其精美的羊脂白玉璧。玉璧在晨光下流淌着柔和的光晕,一看便知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区区俗物,不成敬意。”

赵高笑眯眯地说着,眼神却如同探针,细细观察着秦怀之接过圣旨后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国师肩负社稷重任,日后为国操劳,若有需赵高略尽绵薄之处,尽管吩咐便是。”这话语放低了姿态,主动示好,意图拉近关系。

秦怀之看了一眼玉璧,示意陆戬接过木盘,笑着拱手道:“府令太客气了,真令怀之惶恐,愧不敢当。为陛下分忧,为大秦效力,是怀之理应的本分,府令(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