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国师

第九十七章:历史的改变(1 / 1)

“陛下!”

秦怀之的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恳切,“理由有三,皆关乎社稷存亡!”

“哼!”嬴政冷笑,“好大的口气!”

他将目光重新落在竹简上,带有轻蔑的声音传入秦怀之的耳朵里,“说吧,朕听听,朕的一次出巡,在你看来,到底如何关乎社稷存亡!”

秦怀之叩首,随后说道:“其一,骊山异动,邪源未靖,地宫深处,巫巽虽为幻境,但其引动的‘墟’之邪力却如毒藤盘踞,虽被神树虚影压制,然根基未除!”

嬴政面色不改,显然对陵寝异变早已知晓,而是他知晓的情况远比陵寝异变还要多,秦怀之知道自己并没有猜错。

“说下去!”

“此等邪祟,对龙气、对强大意志最为敏感!陛下乃真龙天子,人间之始皇,威临天下,若离咸阳中枢,巡行于外,臣恐…臣恐那蛰伏的‘墟’之邪灵,会循着陛下磅礴的龙气,如影随形,伺机而动!巡行路途遥远,护卫虽严,却难防邪祟无形侵蚀!此乃引邪上身之险!”

“哦?你是如此想?”

嬴政的眼神微微一动。

秦怀之见状,知道点中了要害,有些真相确实被“求长生”所掩盖。

“陛下,臣确是有如此担忧,但这仅是其一”

“其二呢?”

“内忧潜伏,暗流汹涌!”

秦怀之声音愈发沉凝,“今日,左相和中车府令皆到臣府中,言语间对骊山之事极为关切,其打探之意,远超寻常。”

嬴政眼神一凛,却淡淡说道:“赵高是去传旨,李斯身为左相,总揽骊山陵寝营建,询问在情理之中,这有何疑?”

秦怀之回道:“左相为总揽,其中诸多隐秘,究竟知晓多少?又有多少,是他想知而未知的?中车府令乃陛下身边近臣,又为师于胡亥公子,他对朝中秘事又知晓多少?”

嬴政缓缓颔首,并未再质疑。

秦怀之继续道:“臣并非指摘左相和中车府令,仅是以此为例,值此邪祟复苏、欲撼帝国根基之际,朝堂之上,人心难测,陛下携重臣远离咸阳,中枢空虚,若有人借机生事,或与那‘墟’之邪力内外勾结,又或假传圣意,祸乱朝纲,其后果不堪设想,此危更甚!”

他巧妙地将李斯和赵高与可能的隐患联系起来,虽并未直接指控,却足以引起嬴政对权臣在关键时期动向的警惕。

“哼!”

嬴政冷笑,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节奏缓慢而沉重。他当然明白秦怀之的话,这番隐晦的暗示确实在他心中投下了一片阴翳。

“还有什么?说下去!”

“其三,天象示警,非吉之兆!”

秦怀之抛出了他结合历史与当下现实所能想到的最具冲击力的理由,也是他唯一能模糊“预知”的借口

嬴政骤然拧眉:“天象示警?为何?”

“臣为法家弟子,不精天文,然师妹张蓁擅(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