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根本没有注意到拉里,而正试图跟门口的保安商量一桩“大买卖”,说自己拥有多好的分销渠道,想要从柯尔特公司这里协商一笔大单,所以来求见柯尔特的销售经理。
保安皱着眉头往接待室看了一圈,瞄见了接待经理在默然摇头,随即转身告诉他:
经理不在,今天是周日!你以后再来碰碰运气吧。
K先生又蘑菇了一会,但见柯尔特公司始终没有一个像样的主管一类的人出来说话,也就悻悻的走了。
拉里很好奇,借着续杯咖啡的机会,凑到接待经理跟前问道,“刚刚那个是什么人?”
接待经理无奈的笑了笑,沉声说道,“军火贩子!这些见不得光的家伙总想到公司的渠道,寻找机会买下仓库里过时的库存,他们再到市场上以次充好,卖给其它人。”
拉里一怔,皱眉问道,“可美国的枪械这么多,好枪或者二手枪都有明确的价格,他们又怎么利用这些过时的枪械赚钱呢?”
接待经理笑着摇头,“我的兄弟,军火行业可要比表面复杂的多。柯尔特的库存、甚至是配件,都是其它小枪械公司无法比拟的,有些小作坊进口了我们这里的二手货,转眼就能生产出成批的合格枪械。”
拉里第一次听到这些消息,一直点头。
接待经理喜欢他谦逊的态度,接着又讲道,“再说他们也不是卖给美国人,而是卖给中国人、日本人、非洲的布尔人、甚至是俄国人。那里足够有钱,足够落后,也足够混乱,是军火贩子的天堂。”
这些消息都是拉里之前闻所未闻的,他原来做多军火板块的时候,单单知道军火贸易是时下美国出口产品中的硬通货,但却不知道具体的产业链竟然是如此模样。
拉里忽然有些好奇,斟酌着词语问道,“您知道的,我们是来自于波士顿的证券公司雇员……恕我直言,既然公司产品销路这么好,为什么还要融资呢?”
接待经理却撇撇嘴,“指望那些混乱地区的零售吗?不不,我的兄弟。你不懂军火公司的本质,柯尔特公司、以及全美类似的军火公司,他们的大单永远来自军方订货。那些西部拓荒客、或者亚洲某些地方的反抗者,只能让军火公司维持现金流,根本不能撑起爆发式的业绩。军火企业需要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战争,是那种真正的、全面的战争!”
说着话,接待经理无奈的摊手道,“无须讳言,柯尔特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美国南北内战的红利,但如今,柯尔特维持如此庞大的家业,单靠卖给民间的订单决不能维持多久。他们需要战争!其实欧洲的同行比我们还惨,因为自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只有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稍有些规模,但也喂不饱几百年扩张(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