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31章 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 / 1)

观塘食品厂旁边那座仓库,经过紧锣密鼓的改造,已经焕然一新。

外墙刷成了与主厂一致的浅灰色,大门上方挂上了崭新的金属铭牌:“陈记食品研发中心”。

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几个功能区:设备区、理化分析实验室、感官评测室等,以及一间摆着长会议桌和一块黑板的项目会议室。

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油漆和清洁剂味道。

此刻,项目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

长方形的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

一边是陈秉文、高振海、钟强,观塘厂负责品控的两名骨干,以及四名要跟着周教授学习的技术骨干。

另一边,是以港岛理工学院周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包括他带来的两位博士生和一位有多年食品厂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周教授写在黑板上的“风味稳定性”、“常温保存”、“天然防腐”、“包装兼容性”四个词组,像四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

钟强和观塘厂的技术骨干们眉头紧锁,他们熟悉的是灶台火候、手工熬煮,对“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这些术语感到陌生又敬畏。

高振海则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压力,“瓶装糖水”,文哥描绘的宏伟蓝图,第一步就遇到了硬骨头。

周教授放下粉笔,转身面向众人,语气沉稳,“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解决任何一个都不容易,要同时攻克,难度更是几何级增长。

风味锁不住,再长的保质期也毫无意义。

添加大量化学防腐剂,又违背了陈生‘天然健康’的初衷。

包装材料如果与糖水成分发生反应,或者密封性不佳,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他看向陈秉文:“陈生,瓶装化这条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艰难。

现在项目刚启动,成本投入会很大,失败风险也很高。您是否还要继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秉文身上。

高振海下意识地捏紧了拳头,钟强则屏住了呼吸。

陈秉文的目光缓缓扫过黑板上的难题,脸上非但没有退缩之意,反而燃起了更炽热的火焰。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风味稳定性”五个字上。

“当然要继续!”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技术壁垒之所以是壁垒,就在于它难以跨越。

但跨过去了,就是我们陈记的护城河!周教授,您说的困难我都明白。但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

他转向自己的团队:“诸位,我们陈记是怎么从深水埗走出来的?

靠改良传统配方,靠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靠流动点开拓市场,靠杨枝甘露打响高端招牌!

哪一步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哪一步没有风险?瓶装化就是我们的下一块高地,必须拿下!”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务实:“周教授,请您牵头,制定详细的攻关计划。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