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文笑了。
吴思远果然提都没提《醉拳》的海外票房。
他前世看过资料,《醉拳》在港岛本土票房约676万港币,成绩斐然,但真正的金矿在海外!
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票房折合港币高达数千万港币!
而吴思远当年就是因为严重低估,将海外版权,以极低的价格贱卖了,后来肠子都悔青了。
在吴思远的心目中,《醉拳》更像是《蛇形刁手》大获成功后的一个“搭头”,是他在庆功宴上酒酣耳热、意气风发时的临时起意。
他对这个项目本身并没有十足的信心,预算卡得极紧,整个剧组都透着一股“凑合”的气息。
唯一精心搭建的布景只有“苏乞儿小屋”,其余外景全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场地。
拍摄期间还倒霉地遭遇了两次台风,把好不容易搭好的小屋吹垮了两次,更是雪上加霜。
他满脑子只想着“动作+喜剧”这个当时卖座的公式,对更深层次的市场布局和版权价值,尤其是海外那片广袤的蓝海,缺乏清晰的认知和重视。
而这,正是陈秉文等待的机会。
一个信息差带来的巨大价值洼地!
“吴先生,”陈秉文的声音平静,“我理解制片方的难处,也明白电影投资的风险。
这样吧,为了表示我的诚意和支持,也为了我们合作愉快,港岛和湾湾的票房分成,我可以完全放弃。”
“哦?”吴思远一愣,随即大喜过望。
湾湾是港岛电影的重要票仓,票房规模是港岛的三倍以上。
放弃湾湾分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几乎要立刻答应。
“不过,”陈秉文话锋一转,“吴先生,我投资电影,除了看好《醉拳》本身,也确实希望借助电影的影响力,让陈记的品牌走得更远。
这二十万投资,对我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需要一些额外的保障,或者说,对未来可能性的一个对冲。”
吴思远的心又提了起来,谨慎地问道:“陈生,你的意思是?”
“我注意到《醉拳》的剧本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有很强的中华文化特色和功夫元素。”陈秉文缓缓说道,“这类影片,除了港台市场,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乃至日韩,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发行潜力,对吧?”
吴思远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
功夫片在东南亚一直有市场,日韩嘛也有发行商尝试过,但效果不太稳定,尤其是日本市场,他们对港产功夫片的接受度一直不算高,票房潜力有限。”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对日本市场的轻视。
“嗯,我也有所耳闻。”陈秉文表示认同,“海外发行确实复杂,渠道、分成、宣传,处处都是成本,风险不小。
对于思远影业这样专注于内容创作的公司来说,处理海外发行权,尤其是那些不太成熟的市场(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