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德薄幼冲,受帝业以来,先遭逆臣董卓之乱,后逢李、郭长安之祸,今又为国贼曹操把持。
使大汉四百年之基业风雨飘摇,四海分崩,九州板荡,陛下辗转流离,未得片刻安寝。
臣,大将军,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处淮南亦未尝一日忘兴复汉室之心,失再造炎汉之志。
今以眇身,摄政朝野,临朝称朕,代天行诏,嗣守神器,匡扶社稷,夙兴夜寐,惟念黎元。
朕观荆州牧刘表,包藏祸心,僭越不臣,罪恶昭彰,天人共愤,其罪不诛,天理难容!
刘表本叨沐皇恩,忝居州牧之位,理当效犬马之劳,守境安民,拱卫王室。
然其背信弃义,心思叵测,不思洛阳勤王,反生怀异之志,联盟国贼曹操,以讨忠义股肱之士,污蔑国朝栋梁,行拥兵自重之实。
于朝廷有难之时,坐视不救,置宗庙社稷于不顾,是为不忠;
眼看荆州百姓困苦,仍征兵无度,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是为不仁;
结党国贼,讨伐忠良,打压清白勤王之士,阻断贤臣北上之路,是为不义;
征发地方兵员,扩充甲士,妄图割据一方,破坏天下一统之局,是为不臣。
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不臣之徒,实为大汉之蠹虫,天下之公敌!
朕虽处淮南,亦闻张羡、桓阶二卿,忠义满怀,素有报国之心。
今特代陛下以发此诏,命尔等即刻举义旗,率义兵,兴大义之名,伐问罪之师,讨伐刘表,以昭天日。
望尔等上下一心,奋勇杀敌,无需后怕,义兵起日,朕当亲率王师,平定荆襄。
若能克成大功,必当黄金台上高坐,待天下有变,裂土封侯,光耀门楣,犹未可尽知也。
诏书至日,即刻起兵,万勿相负,否则十万天兵将至,尔等死期亦至!
陛下所赐摄政传国玉玺,以证此诏,钦此。】
当诸葛瑾开始宣读这封诏书,茫然跪在地上不可置信的桓阶,面上表情几次变化,眼神越发古怪起来。
这诏书.?
你要说它是天子诏吧,桓阶怎么越听越是一副淮南袁公的口吻?
可你要说它不是天子诏吧,它里面一口一个【朕】字,还盖了传国玉玺,指不定比刘表此前领到的洛阳天子诏还真呢。
可.这叫个什么事啊!
按理说傻子都看的出来,这封诏书分明就是淮南那位大人物,演都不演了,搁着堂而皇之矫诏乱命。
但偏偏就这么一封假的不能再假的诏书,他桓阶得认!
无他!
他前两天刚被张羡强行拉上了贼船,这会子正惶惶不可终日呢,就怕哪天谋反的事发了,被刘表诛了九族。
眼下淮南袁公这样一位强援递来的橄榄枝,他桓阶怎么可能不接?
因此管他这封诏书写的是真是假,至少在长沙地界,或者说荆南(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