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晨的空气,少了几分初考的紧绷,却沉淀下更浓重的厚重感。
语文、数学之后,是题量更多的理综卷。
考场规则宣读的余音刚刚消散,偌大的理综试卷如同展开的疆域图,铺陈在沈元面前。
看着那一张张理综试卷,沈元舔了舔自己干燥的嘴角。
理综,如果自己的理综能稳定在280分以上的话……
沈元深吸一口气,将脑子里不切实际的想法丢到一旁,目光随即落在了最后的生物题上。
理综这么多题目,时间的分配是重点。
沈元习惯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做起。
生物题、化学题被一一化解,留下的笔墨是他稳扎稳打的节奏。
时间悄然流逝,考场的笔尖沙沙声中,气氛沉凝如铁。
他一路披荆斩棘,直到试卷最后,那占据半页版图的物理综合大题——犹如拦在终点前的险峻山峰。
题目糅合了电磁感应、粒子轨道与能量守恒,层层设扣,逻辑缠绕。
沈元的笔尖悬停在题干的关键语句上方,眉头习惯性地锁紧,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光滑的答题卡边缘。
他深吸一口气,将前一科语文数学带来的尘埃落定的气息彻底压下,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都凝结成专注的冰晶。
印刷墨迹在雪白试卷上晕开的深浅变化,每一处“光滑导轨”、“垂直匀强磁场”、“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等关键词,都像无形的磁铁,牢牢吸附着他全部的思考力。
脑海里疯狂翻腾着昨晚错题集上相似的模型、黎知点拨的关键辅助线思路、以及无数次练习中凝练的本能公式链。
邻座似乎传来一声极轻的倒吸气,前排响起谨慎翻动试卷的声响,监考老师轻声走动的沙沙声,此刻都成了遥远模糊的背景音浪。
沈元的眼睛微微眯起,聚焦在那复杂的初始设定条件和最终要求解的问题上。
笔尖终于在草稿纸上落下第一个符号。
思路在迷宫中尝试着破开第一个岔路口,计算量巨大且路径繁复。
沈元的全部心神都沉入了这场物理构建的战争。
时间在笔尖沙沙的演算声和脑海中公式链条的碰撞声中悄然流逝。
他稳扎稳打,一步步拆解陷阱,清晰的逻辑链条在草稿纸上迅速蔓延开来。
前两道小题,涉及基本受力分析和能量转换的部分,尽管计算繁琐,却仍在他掌控范围内。
笔下的墨迹自信而流畅地铺满相应的答题区域,一个“解”字,几个关键公式,答案呼之欲出,稳稳拿下。
然而,当笔尖推进到最终的小问时,他的速度明显放缓了。
题目要求深入求解粒子在复合场中的精确运动轨迹与时间关系,这需要极其巧妙的运动分解和模型简化。
他尝试了两种思路,草稿纸上瞬间布满密密麻麻的推算符号,可每一个方案都仿佛走进了死胡同,不(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