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我知道了。
下去吧,继续盯着这件事情。
这平阳县城可是我们的根基所在。”
安七告辞离开。
罗诚原本想锻炼一下的心思也就没了。
有了安七的消息。
不难看出,城中的鬼祟已经开始有了动作。
特别是李家已经被盯上了。
李家和城东那块地方。
也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
安七也不可能把全城都给监视起来吧。
这种事情还真不知道有多少呢。
也幸好这家人听罗诚的话。
没有给他找麻烦。
没有兄弟姐妹之类的。
表亲也没有二愣子之类的傻逼玩意儿。
所以,罗府还算过的不错。
罗腾的婚事,李秀丽已经在张罗了。
对面那小娘子已经答应了。
还有罗云熙那边也是一样,那书生愿意入赘。
可能那书生也明白,现在罗府不可能把自家女儿下嫁到他家。
去她家受苦吗?
在说了,那书生家也就他一个人。
去那边住不是住?
幸好不是那种书呆子。
这才是罗诚安心的。
下个月月初,罗云熙大婚。
第二天罗腾大婚。
本来月中也有一个好日子,但是罗诚大手一挥。
第二天就接亲。
现在这个世道,哪里还有闲工夫看啥好日子?
有他罗诚在,每天都是好日子。
算算日子,距离下个月还有几天的时间。
最近罗府上下都在忙着罗云熙和罗腾的婚事。
罗云熙看上的那个书生叫做陆通。
罗诚已经见过了。
还算不错,没有一般书生的那种腐儒气息。
到底想一般人家。
罗腾看上的那个张老三的闺女叫做张婷婷。
名字还算好听。
人张的也不错。
加上罗腾本就长的还算出众,罗府现在在第三街道和第四街道名气也大。
实力还强,张老三怎么可能不答应?
几天后。
罗云熙结婚的日子。
第三大街街道上已经摆满了桌子。
来人也非常的多。
不光是那些商铺的常客。
还有一些于罗府上商铺有些合作关系的人都来了。
还有一些就是第三街道上面的一些邻居们。
总之也坐了三十多桌。
街道上已经不能同行了。
大家也理解。
罗府这次大摆酒席可是花费巨大。
这规模起码得几千两银子。
第三街道,挨着罗府这边的大道基本都来了。
罗诚也不小气。
只要来就坐。
不管你是带了礼物还是带了祝福。
来就是了。
今天狩猎队的人也没有外出。
全部到位。
一起吃喝。
第三大街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挂满了红色。
当然,罗府也只管挨着罗府的这面。
其他的两面距离罗府太远。
可管不了那么远。
一辆较为华丽的马车从城门外驶了进城。
刚进城就看到第三街道上面正在招呼宾客。
好不热闹。
满街的红色。
由于第三大街这边靠近城门,进出城门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到。
一看就知道,有人结婚。
“那边是哪家?
这么热闹?
好像是接亲吧?
居然宴请整条街道?”
那马车上的窗帘被掀开。
一道悦耳的声音传了出来。
赶车的车夫两连忙回道:“小姐,那边是罗府,听说这个罗府可不简单,来县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生意就遍布了第三街道和第四街道。
店面超过十多家。
其中还有三家酒楼,两家狩猎酒馆。
就是自家还拥有四支狩猎队。”
这个罗府现在已经成了第三大街和第四大街上的传奇。
就算是第二大街和第一大街上的那些大家大族都有耳闻。
这崛起之快,令人乍舌。
“罗府。
一年多?”
车中的小姐默默的念叨。
突然精光一闪。
不会是那家吧。
不然挺巧合。
“走,我们过去讨杯酒水。”
车夫明显有些诧异,自家小姐这是怎么了?
不过也调转了方向,向着罗府的方面驶去。
后面几个骑马的武者也对视了一眼,赶紧跟上。
罗诚正在陪着李秀丽和罗大山吃饭。
外面的丫鬟就来通报。
“老爷,少爷。
外面来了一位家族小姐,说是王家之人。”
“王家?
那三大家族的王家?”
罗诚一愣。
不过也没有怠慢。
起身跟着出去。
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
还是去看看好,这王家到底来干什么。
“罗大哥。
怎么不认识我了?”
王冉笑盈盈的看着罗诚问道。
罗诚有些无语,这王家小姐,不就是那个噌他们车来县城的家族小姐吗?
“不敢,不敢。
原来你是王家小姐。
快请进,今天可是我大姐大婚,不嫌弃就坐下吃点?”
罗诚客气一句。
不想。
。。
“好啊。
罗大哥邀请,我自然应允。”
好吧。
劳资还请不起似的。
“罗大叔,罗家婶子好。”
见到罗大山和李秀丽,王冉当然认识。
“啊,原来是王家小姐。
快请快请。”
由于罗诚今天一家人是做在另外一边的。
罗云熙结婚是在他们那边的院子。
人数太多。
主家也不可能过去招呼客人。
这边就没多少人。
都是一些那边坐不下的商铺合作商和一些要好的猎人汉子,狩猎队们的朋友。
坐下后,王冉也不客气。
一边吃饭,一边道:“真没谁想到,罗大哥用一年的时间就打造出罗府这么大的家业。
我路上可是听说了。
罗大哥的崛起在第三大街上可谓是奇迹。”
罗诚微笑道:“我这还是运气好,结交了不少武者朋友。
哈哈。
不然我罗诚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旁边狩猎队的队员们齐齐嘴角抽了抽。
东家又在装。
。。
。东家的厉害他们也不是没有见识过。
外人不知道还以为他们这位东家不会武功,是个普通人呢。
好吧,外面那些人确实不知道。
看罗诚那个体型,走路也不想是有武功在身的人。
瘦弱,一身书生气息。
就想个读书人。
如果不是在武院把一把一千七百多斤的狼牙棒挥的呜呜作响,他们也以为东家是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