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韩信

第265章 白起退兵(1 / 1)

唳——

正当韩信想下达追击命令时,天空传来一声唳鸣,海东青呼啸而下。

“好一个白起,这个时候竟然出兵了。”

看着信筒里孙武传来的消息,韩信眉头大皱。

他可以肯定白起一定没有和姬发等人商量好拦截大乾的军队,可是,在这个节骨眼,白起还是毅然出兵了。

这一出兵就打乱了大乾整个部署。

“陛下,何事?”众人连问道。

“白起兵出冀州,截断了我们的后路。”韩信道。

“什么。”

“可恶。”

“该死的秦国,这个时候来添乱。”

韩信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喝骂起来。

“果然,想简简单单地打败这些人,不是这么容易的事。”韩信看着远方消失在夜幕中的火光,心中暗道。

“诸位,事已至此,我等商量下是进是退?”

放下心中的无奈,韩信重新振作精神,环顾众人道。

“陛下,休管后面了,凭借孙都督的能力,即使大秦和大唐一同出兵,短时间内也奈何不了孙都督,我们只管追杀李世民等人吧。”张飞嚷嚷道。

“三弟,此计不妥,凭现下这点兵力并不能对李世民等人造成威胁,一旦抽离幽州大军,有后方支援的秦国和大唐一旦孤注一掷,那孙都督危矣。”关羽道。

“陛下,白起横贯战国,功勋卓着,不是普通人能对付的,属下虽然自认为才华不下于人,可对上秦国武安君,还是稍逊一筹,不知诸位对何人这么有信心。”

乐毅听到张飞说孙都督抵挡白起不成问题,其他人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顿时出声道,他怕韩信等人不知道白起的厉害。

虽然史书上有记载白起的厉害,可是乐毅认为不跟白起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感受不到那种窒息的强大的。

就说这次,大秦明明还处于潜龙在渊的状态,秦始皇都还未长大,按理来说大秦应该韬晦养光,等待时机。

可是白起就是出兵了,他这出兵就打在了大乾的七寸之上,乐毅刚加入大乾,不得不担心众人盲目的乐观。

“哈哈,朕来告诉你谁是我大乾孙都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看着乐毅凝重,李牧赞同的表情,韩信和其他人相视一笑,在两人期待中念起了孙子兵法。

“这……莫非是兵圣大人?”

听着韩信不说人名反而念起了《孙子兵法》的开篇,乐毅和李牧一头雾水,不过两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加上孙武又是兵家之祖,两人灵光一闪,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然也,所谓的孙都督,正是孙武。”韩信微微一笑道。

“如此说来,大乾不是独据三座神门,而是占据了四座,这样天地间九座神门就齐全了,这就说得通了。”

乐毅和李牧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精芒。

“不错,我大乾如今独据四座神门,就是独对天下也不怕,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大乾万岁。”

韩信对着乐毅和李牧点点头,听了他的话,众将领也自豪万分,个个挺直胸膛,大声喝道。

“陛下,既如此,末将提议稳扎稳打,有此优势,只要我大乾不犯错,最后一鼎天下的必定是我们。”乐毅跟着众人欢呼完,想了一下对韩信道。

“先行回幽州。”

韩信点点头,凭他们这点人马已经无法拦截李世民、项羽等人。

大军转向,经过三天时间,再次回到了涿郡城。

刚回到幽州,韩信就发现了一件大喜的事。

六国遗民中的武将虽然被魏无忌等人带着追击他们,随后也随李世民等人西去,可是六国军队中的步卒和文官竟然还全都在涿郡城内。

对此,韩信就不管这些人当初是否有依附李世民等人的意思,反正这个时候这些人全部归他所有了。

等这些人在其余世界历练十余年,管你这个时候心向哪方,以后也会是大乾的人。

“陛下。”

“长卿,如今情势如何?”

涿郡府衙,君臣见礼后,韩信就向孙武打听起周边情势。

“陛下,白起陈兵三十万在冀州和幽州交界处,西边并州军队也在往幽、并边界集结。”孙武道。

“幽州没有神门支撑,士卒打一个少一个,看来还需先行南下。”韩信沉吟片刻道。

“臣也是这个意思。”孙武道。

“走是一定要走的,不过既然来了,就把这两地的民众迁移走,朕留两块空地给他们。”韩信一锤身前案几道。

“陛下,民众太多,恐拖累大军。”

乐毅虽有心带走六国遗民,不过南方有秦国陈兵,西边的大唐看起来也即将要出兵,为了大局,他还是反对道。

“无妨,朕自有主张,众将听令。”韩信摆摆手道。

“末将在。”

“甘宁,你即刻赶往海边,令舰队做好准备。”

“末将遵令。”甘宁答应一声,快步离去。

“其余人等,全部出发迁移民众。”韩信再次道。

“诺。”

一声令下,百余名将领朝着幽州散开,带着骑兵马车迁移民众往幽州东部海边。

怕船只不够,韩信再次写了封信让海东青飞往徐州。

十余日后,整个幽州的民众被迁移一空,整个东海之上全是遮天辟地的船只。

看着海面上川流不息的船只,矗立在冀州海岸边的白起等人默默无语。

“王翦,即刻派人迁移冀州民众往衮州撤离。”半晌后,白起下令道。

“是,上将军。”

忍住心中的惊骇,王翦答应一声,召集骑兵飞速远去。

“让开冀州道路,随我撤离。”等王翦离去后,白起再次道。

“诺。”众将领相视一眼应和道,虽然他们心中颇有不甘,可还是无人敢反对白起的意见。

“派人送五国使者入咸阳。”定定地看了海面良久,最后,白起再次出声道。

“报,陛下,冀州的道路通了。”

这一天,韩信等人把幽州的百姓迁移完,正商量着南下好好教训白起一顿,斥候就来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