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月满西山

第三十五章 最昏庸的王爷【上】(1 / 1)

春风吹太上,绿意满北国。

一台孔雀蓝的轿子,朝着震北王城的西门走去。

这顶轿子极大……

大到一共需要有十六个人抬着。

这十六名轿夫各个穿戴齐整。

完全不似干这等苦力的人。

但他们却都神色平缓。

像是下一刻就要笑出来似的。

脚步也极为轻快。

震北王城的道路虽然平坦宽阔,但也难免有些磕磕绊绊。

可是这十六人,却是渡江海若浅谈。

无论这道路有多么恶劣,却是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分毫。

更不会让他们抬着的轿子有任何颠簸。

在轿子前面,还有五位老者骑着快马开路。

其中有四人随时侯在轿子的前后左右四方。

余下的一人,则是不断折返于前路,频频通传消息。

不过王城内从西门直通王府的那条大街,早已下达了净街令。

此刻却是一个人都没有。

但此人仍旧是一马当先的巡视着。

“晓立,没必要……”

就在这人第七次折返的时候,轿中之人开口说道。

“王爷,还是小心点好!这帮人连咱们的边军饷银都敢于劫夺,谁知道还能做出什么事?”

此人回答道。

轿中之人,不是别人。

正是震北王上官旭尧。

不过没人想到他此刻竟是不在王城。

他去了哪里?

“还能做什么?无非就是来杀了我罢了……若是有人敢于豁出性命去做一件事,那这件事是无论如何也预防不住的。”

震北王上官旭尧说道。

“还是小心点好……”

虽然王爷都如此说了,但晓立却仍旧毫不动摇。

震北王上官旭尧在轿中听到他的言语,却是轻轻一笑,没有再说话。

这骑马的五人,都是他震北王府的供奉。

其中这位晓立年纪最轻,脾气也最为倔强。

但倔强的人通常都只认死理。

就好像全天下他只佩服上官旭尧一个人。

只要他佩服了,那他甘愿为心中的敬佩搭上一切。

和震北王上官旭尧说的一模一样。

人要是铁了心,豁出命去做一件事,那谁都防不住,也拦不了。

现在的晓立就是如此。

虽然看似他没有听从震北王上官旭尧的命令。

但实际上,却是他极为忠诚可靠的体现。

四百万两边军饷银被劫夺,身为震北王的上官旭尧早就得知了消息。

然而他在布置好人手追查之后,却是带着这五人离开了王城。

而且是大张旗鼓的走。

和今日大张旗鼓的回来一样。

提前三天,王城内张贴了告示。

王城中的军士还对震北王上官旭尧回王府的必经之路,挨家挨户搜查了一遍。

这些都是他的安排。

故意如此的。

即便他知道,若是真有人敢于刺杀自己,就算调动十万大军都没有用,但还是要做出这般戒备的样子来。

十万大军就好像是一把梳子。

梳子再密一些,就成了篦子。

可是无论有多么密集,总还是会有细小的间距。

而那刺客,就像一滴牛毛雨,一根绣花针。

在这些间距中来回穿梭,让人无从查找。

但对于晓立来说。

这道理不用上官旭尧明讲,他也知道。

随着轿子入了王成的西门。

晓立才渐安下心来。

“可算是回来了……”

他在心中想到。

虽然天下五王都是行伍出身。

但震北王上官旭尧却是最为奇怪的一个。

自从他当上的了这震北王之后,他就再也没有骑过马。

随身不带剑,也不佩刀。

去哪里都要做轿子。

却是一步路都不走。

甚至一度有谣言说,震北王上官旭尧是个瘸子,根本站不起来。

不过在这谣言传的最凶的时候,上官旭尧却是突然命人在王城里建造了一座祭台。

然后独自一人,从王府里走出来。

一级一级台阶的走到祭台的顶端。

往放在祭台最上边的香炉里插了三炷香。

沿街的路人都伸着头看着。

但却没人知道这位震北王在祭拜些什么。

因为当时既不是节庆,也不是春播或秋收。

更不是要打仗。

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天罢了。

但是就在这平平无奇的一天过后,却是再也没有人说震北王上官旭尧是个瘸子。

即便有些其他王域的人来了王城,还在喋喋不休这些过时的谣言,也总会有本地人开腔,硬生生的怼回去。

毕竟,他们可是亲眼见到过上官旭尧走路。

不光是走路,还上了楼梯,爬了高高的祭台。

西门面对的长街上空无一人。

晓立面露微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除了是震北王府的供奉之外,还是震北王府以及震北王城的大管家。

事无巨细,却是样样都得他操心盘算。

所以他是极少离开王城的。

就算是震北王上官旭尧离开了,他也会坐镇在王城中,继续履行着他的使命。

然而这次却是与往常不同。

发生了如此大事,按理说上官旭尧身为震北王,自是应该坐镇王城,运筹八方才对。

但他却执意要去钓鱼。

而且是去离王城足足有三百多里外的红雁池钓鱼。

上官旭尧是向来不会打猎的。

因为打猎总得骑马。

骑马就要站起身来。

可是他最不喜欢做的事,就是站着。

因此他只能钓鱼。

并不是因为上官旭尧喜欢钓鱼。

而是除了这个活动之外,却是再也找不到一个能让他坐着消磨时间,却还不觉得枯燥的事情。

好在这十六位轿夫的脚程极快。

三百多里外的红雁池,却是不到一个昼夜就赶到了。

可是上官旭尧却是在红雁池旁整整呆了三天。

这三天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一个人静静的钓鱼。

有时候甚至都抱着钓竿睡着了,以至于被咬住饵料的鱼把鱼竿拖进水里也浑然不知。

在钓鱼前,他就下了一道严令。

那就是无论什么事,都不许前来叨扰。

这却是让晓立极为难做……

别的供奉还好,只需要护住王爷周全就可。

然而他可是重担在肩。

此地却又是远离王城。

万一出了什么乱子,却是需要王爷的金口玉言来独断乾纲才行!

晓立越想越是焦急,甚至在红雁池旁,和震北王上官旭尧争吵了起来。

“若是王成丢了怎么办?!”

晓立激动的说道。

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他的压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因为这是他第一次随王爷出行。

钓鱼本该是个极为慵懒,倦怠,轻松的事情。

但也该看看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节骨眼儿上!

四百万两饷银刚刚被劫夺,王爷却是就要出城钓鱼。

这和前朝那些纸醉金迷,酒池肉林而丢了江山的昏君有什么两样?

晓立这么说,其实是想刺激一下上官旭尧。

即便是钓鱼,也得空出一直耳朵,听听最近的风声才好。

“王成丢了?再打回来不好就好了。反正我本来就不是震北王……有人把我赶下去了,那就说明他比我更强。”

上官旭尧说道。

这真是天下五王中最不思进取的一位了……

和他的邻居,定西王霍望简直就是两种极端。

况且震北王域以前的那位皇朝时期的领主,就是一个因为玩物丧志而丢了江山的人。

震北王上官旭尧虽然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可是身为人主,一方之王,在此刻选择出城钓鱼,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不光是晓立。

就连其余的四位年长些的供奉,也是叹息连连。

曾经震北王域的那位皇朝王爷,就是一个酷爱打猎的人。

在皇朝即将覆灭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自己手中的宝雕弓。

然而他的金翎箭指向的却不是敌人,而是山林中的野兔。

只要是打过猎的人都知道。

野兔是最难用弓箭射中的。

通常都是做好一个像是捕鼠笼般的陷阱,守株待兔。

然而这位皇朝的王爷,却是箭法奇准!

可以说是例无虚发。

只要是被他的金翎箭瞄准的野兔,从来没有一只可以逃脱的。

他最后一次外出行猎时,关于震北王域的争夺战已经持续了两天。

两天过去了,战场的局势没有丝毫改变。

两天的艰苦战斗,即便有着高耸的城墙,宽厚的城门,却也已经让那些军士们精疲力尽。

更何况那一年的震北王域又迎来了百年罕见的大暴雨……

所有的军士都在倾盆大雨中被泡的双脚浮肿。

连续将近半个月的大雨。

让他们手中的弓和箭都腐朽了。

就连身上的铠甲都开始片片溃烂。

守成的将士们早已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将军和士兵一样,围坐在一起,互相支撑着取暖。

但他们今晚的伙食,却只有半个冰冷的馒头。

可是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脚下的城池。

已然在等待着自己的统帅下达命令。

但命令却迟迟没有送达。

上次的的命令还是在下雨之前。

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坚守待援。”

可是现在半个月过去了,援军的影子却是也没有看到,而城中的粮草也即将耗尽。

这些军士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统帅,那位皇朝时期的王爷,就在距离这座城数百里之遥的地方,仍旧在射猎畅饮着。

连日的大雨虽然让野兔们都躲在了动力不出来。

但雨水堆积出来的池塘,却是吸引了一群群的水鸟和野鸭。

如此光景却是让这位皇朝时期的王爷更是欣喜不已!

因为他找到了比射野兔更具有挑战的事情。

前线所有战报,对此刻的他而言都成了废纸一张。

往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王爷,却是甘愿冒着大雨到水塘中涉猎。

一箭射出。

一只水鸟应声而落。

血迹晕染了水面。

很快又被雨点敲打的稀碎。

不过这片池塘最后迎来的血迹,却是这位王爷自己从脖颈出流出来的鲜血。

直到上官旭尧的铁骑踏破了城门,他本人的刀已经架在这位王爷的脖子上时,他却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让我在射一箭……就一箭!”

当时的上官旭尧还没有如今这般颓废。

他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位把自己的城池和土地拱手想让的对手,心中不仅有感慨,更多的是好奇。

于是上官旭尧答应了他的请求。

还让他射到开心为止。

没想到就是这最后一箭,他却是失手了。

箭矢落入水中。

离他瞄准的目标还有一尺之遥。

“没意思……真是没意思……”

这句话变成了他的遗言。

那个水塘就是如今上官旭尧钓鱼的红雁池。

谁都说不清第一条鱼是怎么来的,但只要有水的地方,总会慢慢有鱼,有蝌蚪,有水鸟。

每当震北王域发生什么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躲到这里来钓鱼。

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次让晓立觉得颇为欣喜的一点,就是震北王上官旭尧只在红雁池旁呆了三天。

若是再多呆一天,晓立恐怕都会忍不住提前自己回到王城里。

随着轿子进入了王城。

上官旭尧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外面。

却是忽然皱起了眉头。

不知是什么原因。

向来凡是不萦纡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震北王上官旭尧竟是为了什么事在发愁……

好在没有人看到他的神情,不然就连这几位供奉都会大惊失色的。

他们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权。

明明都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

却是都甘愿用自己的一身自由来换取那虚无的名利。

或许这名利在他们眼中并不虚无。

浪**江湖无依无靠才是一种浪费。

无论是什么原因,现在他们已都是震北王王府的供奉。

食人俸禄,那就得忠人之事。

虽然丢了江湖义气,拾起了人情世故。

但这片赤胆忠心倒还是留有不少的。

轿子稳稳当当的在长街上前进。

这十六位轿夫是震北王上官旭尧亲自训练出来的。

他们早已是心意相通,行动趋退都好似一人。

前方十丈远处,有一座石桥。

桥下一条河穿城而过。

震北王域本是极为缺水的。

但上官旭尧既然钓鱼,就会喜欢水。

所以他当上震北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开凿了一条运河。

把遥遥数百里外的太上之水一路引到自己的王城中来。

如此劳民伤财的工程,一干就是整整三年才结束。

快到河边时,上官旭尧却是再度掀开了轿上的帘子。

他想看看自己修的河道与石桥。

虽然已经走过无数次,但每次看却是都能让他获得一种全新的满足。

可是正当他的轿子,就要通过石桥时,却忽然停了下来。

这十六名轿夫整整齐齐的立在原地。

上官旭尧叹了口气。

该来的还是回来。

只不过叹气之后,他却是从脚边提起了一个双层铜胆壶。

里面装的是今日起行前烧的沸水。

放到现在,大约凉了两成。

八成热的水,最适合泡茶。

既然上官旭尧已经拿出了最适宜的水,怎么会不拿出最好的茶?

果然,他又从轿子旁侧的木箱子里,拿出了一套茶具,一张小几。

不过他的茶具却是只有素杯一只。

着实是简单的很。

有些人喝茶,最讲究步骤仪式。

甚至能为了一小撮难得的茶叶,而不惜沐浴焚香后再斋戒数日。

以此让自己的口舌清明,肺腑清明,肚肠清明。

唯有这般清明之躯,才可品出茶中的奥妙万千。

可是上官旭尧却不是这样。

只见他信手抓了些茶叶沫,就放在了杯中。

随即往里倒入了沸水。

堂堂震北王为何会喝茶叶沫?

其实这本都是极好的茶叶……

却是他命人故意将它门尽皆粉碎,化作了茶叶沫。

因为上官旭尧觉得,这样泡出来的茶味道更浓,隐隐还有股酒香。

看来这位震北王上官旭尧不仅有些昏庸,就连口味都极为奇怪。

可是一路上,他都没有喝茶,为何偏偏要在此时开始泡茶?

这就得问问他的轿夫和晓立了。

十六位轿夫是看到了晓立的手势,才停住了脚步。

而晓立却是见到了桥上站着一个人,才对轿夫们打出了手势。

晓立骑马仗剑缓缓的朝前走着。

他想看看究竟是何人,竟然敢违背王府下达的净街令而公然立于桥头。

走进来才发现,这人却是背对着自己。

但却把头上的帽子反戴。

所以远远的看上去,难免生出差错

待晓立走进了。

这人却是缓缓转过身来。

但从他的身后,却是又闪出一个人影。

这两人无论是衣着,体型,还是相貌,都一模一样!

前后站着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身后却是还有一人。

两人的左手中都提着一个灯笼。

最普通的,用白纸糊成的灯笼。

里面还燃着灯火,正在悠悠的发着光。

即便是在白天也分外的醒目。

“尔等何人?为何不顾王府净街令而公然上街?”

晓立厉声问道。

“我们要办丧事。”

左侧之人开口说道。

“净街令可以按时下达,但人死却总是意外。不是吗?”

右侧之人接着说道。

虽然这两个人都开口说了话。

但若是低头只听声音的话,却是和一人说的无异。

说完,两人便缓缓的朝桥下走来。

在即将要走下石桥的时候,停住了脚步。

晓立能够感觉到,这二人的状态已经到了巅峰。

劲气鼓**着杀气,甚至能让脚下的石桥微微动摇。

这两人究竟是何方人物?

看这样子,他们潜入王城之中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然而自己这位大管家却是毫不知晓……

晓立心中顿时羞愧难当。

觉得自己着实是失职不小……

“是谁死了,丧事这么着急?”

晓立说道。

眼见对方已是来者不善。

晓立却是想再多说几句话,拖延一些时间。

但这两人却是对晓立的话置若罔闻。

谁死了已经不用说明。

他们站在这里,自然就是等死的人来。

可是来的都是活人,却是没有一口棺材,这丧事又要从何办起?

虽然现在都是活人。

整整二十二个活人。

但活人变成死人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至少在这二人心中,并不难。

提前准备好丧事的灯笼,给身死而魂未灭的照一照轮回之路,也是举手之劳罢了。

两人在桥头伫立了片刻。

继而一步步的朝前。

稳定又从容。

带着一股坚不可摧的果决。

这是一种无声的回答。

告诉晓立,丧事是一定要办的。

也就是说,一定会有人死。

轿子中的震北王上官旭尧刚刚睁开了眼睛。

自从他把温度恰好的水,倒进茶杯中之后,他便开始闭目默数。

从一,数到了一百五。

每一个数次都尽可能的延长。

等数完之后,面前的茶却是已经泡好了。

震北王上官旭尧看着茶杯中浓稠的茶汤,微微一笑。

随即端起茶杯品了起来。

喝茶最忌讳的就是鲸吞牛饮。

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如此小的一个茶杯,却是足足喝了有十七八口。

在他喝茶的时间里。

其余四位供奉都下了马,站在了轿子前面。

晓立仍旧在与这二人对峙。

与晓立极为肃穆紧张不同的是。

这二人倒是又变得极为随意。

犹如微风拂细柳。

脚下的步伐也渐渐变得轻捷起来。

犹如两位世家贵公子,正在闲逛一处花园一般。

忽然二人的双眸中骤然闪烁出一道精光。

这道精光像是一道霹雳闪电,径直冲想晓立的心脉和腹脏。

再回过神时,这二人手上却时都多了一把短刀。

刀是随处可见的样式。

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这样一把普通的刀,是不会让晓立放在心上的。

不管是以他的身份,还是武道修为。

都不会看的起这样一把普通的刀。

在他眼里,就和铜烂铁没有什么两样。

随着二人距离晓立的距离越来越近。

晓立也缓缓的拔出了剑。

身后的十六名轿夫甚至都屏住了呼吸。

目不转睛的看着前方。

为何其余的四位供奉,却是不来帮衬一二?

因为他们都熟悉晓立的秉性脾气……

在王城里出了这样的事,最恼怒的就是他。

若是这样的麻烦还要让旁人插手的话,怕是这辈子都走无法从此中阴影里走出来。

只不过坐在轿中的震北王上官旭尧却是轻轻的叹了口气。

在他的心中。

胜负生死早就无比分明。

还未等到这两人动手!

晓立却是就先出了刀。

他的身影在空中辗转腾挪,竟是在一刀之间,就接连变化了八个方向。

一时间,就连石桥下的河水都减缓了流速。

刀气的破空之声猎猎作响。

看着漫天的身影从八方袭来,以及无法躲避的刁钻一刀。

这二人仍是没有任何动作。

反而低下头。

呼的一口。

吹熄了手中提着的白色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