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起南国

第四卷 伐天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周王嫁女(1 / 1)

()风起云涌的一六七六在激烈的硝烟战火中悄悄遁去。WWw、QuanBen-XiaoShuo、cOm这短短的十二个月所发生的事情足够让后人研究上百年。起初三藩之乱猝然骤起的时候,人们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于认为乱军与清军“南北分治”,毕竟乱军虽然声势浩大,但中原福地、产粮的几个大省都在清军的手里,而且满清入关已有几十年,不是几个人、几杆枪就可以推翻的懦弱皇朝。

不过广西一隅的孙延寿却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知道从几何时这个名不经传的孙氏三子竟然成了岭南首屈一指的大亨,而且他竟然还复国为明,身上流的竟然还是朱氏皇姓的血脉!

第一百四十一章 周王嫁女 就是这个新兴的南明政权,也不知谁给了他们天大的胆子,竟然还接连北伐,先是火烧杭州,恼的杰书无粮可用,不得不搜刮百姓的余粮,惹的余杭天怒人怨;接着兵锋所指,直指津戍,津门血站,战而不守,要不是朝鲜人的援军及时抵达,只怕连紫禁城都有可能被南明所掠;再后来,南明水师不攻津戍,却只伐平壤,大军临城,逼得朝鲜王签下了城下之盟,也就为南明zhèng fǔ在北方留下了一柄对付满清的利刃。

所谓大清中兴的宏伟蓝图——虽然没几个人了解过,就在孙延寿复国为明的一刹那,被他孙某人彻底葬送了个干净。

借着后明立国的东风,随后而起的大片义军更是给苟延残喘的满清势力雪上加霜,在杨起隆的四郎会牵头下,原本隐藏在各个yīn暗角落的牛鬼蛇神绿林好汉纷纷跨上历史舞台,让整个山西、河南、安徽等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陷入极度混乱的漩涡之中。

这其中一直和后明暗影卫.有过第一百四十一章 周王嫁女密谋的杨起隆rì子很不好过,事实证明,以黑道帮会为纽带来整合军事集团属于错误理论,杨起隆本人也深刻的领悟了这一点。当初一伙热血沸腾的大明儿郎在太祖皇帝灵前斩鸡头烧黄纸,信誓旦旦要绞灭满虏,那是多么的庄严肃穆意气昂扬,但是仅仅几个月功夫,当这些出生入死的结义弟兄都掌握了上万人马之后,就好像突然间变了个人似的,一个个都只管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老大阳奉yīn违不说,甚至还有人暗地里与各方势力暗通款曲。

幸运的是清廷的许多地方zhèng fǔ.也实在是虚弱之极,虽然义军内部诸多矛盾甚至互相倾轧,但好歹在反清这一立场上是一致的,在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之后,大大小小的义军头领很实际的按照各自的实力划分了势力范围,并且一致推举杨起隆老大为名义上的首领——这对于清廷个个地方zhèng fǔ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因为义军结束分赃之后便各自对自己的目标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这里必须承认,农民起义军在.起兵之初确实很缺乏军事素质,但经过这么几个月的内战外战缠战混战之后,还是锻炼出了不少能打仗的队伍,清廷地方军队原来还有机会在地主团练的配合下搞搞小伏击小反攻什么的,但当义军初步整合后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机会,经过几次推推拉拉的联合会议,义军头领联合起来在河南山西等地进行了大规模拉网围剿,那些隐蔽在农村地区的地方团练组织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也失去了生存空间,不少地主武装摇身一变成为义军,而其余的大都逃入有坚固城防的大城市。

攻城战一直是农民军的弱项,虽然此刻杨起隆一.伙已经占领了不少县城和府城,但这些城市之所以被陷落,绝大部分是内应的成功,所以当清军吸取教训之后这类办法就极难得逞,这里他们碰壁碰得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开封,这个大城市本来一直属于义军的重点攻击目标,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工程兵和炮兵等兵种,仅仅依血气之勇而且军事素质较低的义军发动了无数次攻城行动,在丢下几万具尸体之后俱俱一无所获,一直到最后义军的势力初步整合完毕,这座雄伟的古城依然掌握在清廷地方zhèng fǔ手中。

这个时候,朱延寿派出的暗影卫带领数门拆装的.火炮顺利的抵达陕西。于是,就在广大革命志士对反动派的顽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贯以革命同情者面目出现的后明皇帝适时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四门红衣大炮以及一队炮兵顾问终于以一百八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成交,而随之到来的,就是开封、郑州等城市城墙的崩塌,尽管城内的清军连同城市居民做了极其顽强的抵抗,但在成千上万义军战士面前自然是螳臂当车无济于事,巷战数rì之后,除了义军上下个个抢得行囊丰盛之外,任何胆敢保留辫子的居民都已倒在血泊之中,而一直主持抵抗的河南巡抚和清军将领也极为硬气的追随辫子而去。

战争法则自然非常公正,尽管取得了胜利,但这.几场血腥的战役同时也令义军大伤元气,虽然在他们从来不为兵源发愁,但这次牺牲的骨干分子以及经过考验的老兵却是一时之间无法补充的,于是在寒流冰封大地之后,义军也无可奈何的停止了攻势,进入长时间的修整状态,与清军在汝州、许州一线对峙。

除了倒霉的河.南巡抚之外,第二个倒大霉的是福建耿jīng忠。这个人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可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群雄争霸逐鹿天下虽然是个极刺激的游戏,但也绝对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玩的,平心而论耿jīng忠这个人打仗确实还算是一把好手,但这也不可能遮掩他在政治方面的极度无能,其实当初清廷和硕康亲王杰书进军仙霞岭之后这小子就应该老老实实服软认输的,如果那个时候他率先趴下估计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会给他一个很体面的台阶下,可这个人实在是有点不知进退,忽然看到朱延寿异军突起,建立后明之后,他居然以为有了新的机会,天真的立即下令重整旗鼓,当然这个恶意的军事行为落在他人眼里当然非常之令人反感。

老实说耿jīng忠在军事上还是做了一番详细的布置,虽然他政治不行,但好歹也是从军几十年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在秋粮入仓之后他立即强行征发了六万士兵,与残余的七万多军队以福州为中心严严实实的修筑了三道防御体系,这其中横征暴敛劳民伤财更是伤透了无数福建父老的心,于是在除夕大年夜的晚上,当他兴致勃勃的召集全体将领喝酒过年的时候,他最信任的一批部下突然兵变,数名耿军重将连同他的亲兵里应外合,在一个时辰之内将耿家老少仆役数百口屠得干干净净,数十年的香火之情,就这样被台湾郑经区区一纸委任状轻轻戳破。

福州城内的混战以及抢掠强jin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二,台湾郑经的部队正式接管城市之后方才慢慢被镇压下来。事后听闻耿jīng忠灭亡,福建一省欢呼雀跃鞭炮齐鸣。

台湾郑经以及他的首席谋士陈近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事实上这个史实由于文字资料保留得相当详细的缘故,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成为中国各大军政院校的研究案例。而当时由于政变实在太过突然,近在咫尺的清康亲王唯一的收获仅仅只是招降了数千名耿军官兵,至于朱延寿的军队,则趁机往北推进了一百里,与清军、郑军、吴军三方对峙。

这场胜利,隐蔽战线的优势和威力被陈近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天地会的威名也在金庸先生出生数百年前就已名动天下,在这场无声无息的战争中,忠诚与背叛、欺骗与诚实、金钱与美人、收买与拉拢、大义与私利,人类最高尚的一面与最卑劣的一面交替上场,在淋淋鲜血中轰轰烈烈的燃烧绽放。

与耿jīng忠恶贯满盈截然相反,吴三桂在听闻朱延寿复国为明之后,他自觉时候已到,便趁着洞庭水军大胜清军水师的东风告诏天下,自立为王,国号大周。

其实逼着吴三桂自立为王的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身体健康,因为长期征战的关系,寿龄已近六十三的吴三桂浑身上下都是病症,,在之前紧张的心态压制下,这些疾病似乎并没有对他的起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此刻大局扭转心情愉快之后,各种疾病却很不合时宜的纷纷袭来。

虽然他依旧强撑着打马行军,巡视各方,但他的身子一rì比一rì差,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更令他忧虑的是,他唯一的儿子吴应熊已经被康熙在京城砍了脑袋,若不是吴应熊离开云南之前曾留下一个子嗣,只怕威震天下的吴三桂真有可能落个身后无子嗣的下场。

之后的事情非常有趣,在大周决定立国的当天,他们便发现天上星辰发生了“异常变化”,此后在昆明、贵州各地竟然发现了神奇的果树;之后更神奇的是,当地的百姓竟然在平西王府上空发现了“金龙飞翔”的景象,接着又是腾冲,那儿又发现了彩鸟朝凤的祥瑞,以此种种,诸如谁家的猪生了头小象、谁家的狗生了只老虎……但凡是比较古怪离奇的事情,都是多不胜数。

于是作为“立志复国、jīng忠为民”的世民楷模,吴三桂“不得不”十分勉强的接受了原大周王(所谓的崇祯太子)的禅让。

公元一六七六年chūn,云南昆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天典礼,大周天下招讨大元帅吴三桂接受皇帝禅让,正式登基为帝,为了表示对前帝的尊敬,国号依然保留为“周”,改元昭武,命云南昆明为定天府,册原配夫人刘氏为后,立嫡孙吴世番为储。

遵照千秋百世流传下来的规矩,新朝建立之后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当吴家上下老小和皇帝陛下潜邸跟随的十大总兵等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此时,大周王适时想起,在岭南还有一个“大明国”,为了表示对前明先帝血脉的尊重,大周王吴三桂决定把自己的某个公主嫁给后明国的皇帝朱延寿。

虽然之前吴三桂已经把他的义女——孔四贞嫁给了孙延寿的二哥,但是他这个便宜义女却不是省油的灯——竟然勾连孙家老大想篡夺孙延龄的基业,却不想那孙延龄一直装疯卖傻,却也不是个善岔。

抛去那些乱事不提,经过吴三桂与各方妻妾商议,他们决定把陈圆圆的女儿安平公主吴应珂嫁给朱延寿。

说起来吴三桂可是个风流多情的主儿,他的各门小妾虽然没有后宫三十六院那么多,但也有三七二十一这个数儿,但是也不知道是吴三桂的jīng子质量有问题,还是他这辈子造了太多的孽,总之,这么多腰肥雁瘦的女人竟然没有一个能为他诞下子嗣。

当这个人选出台之后大周朝野为之哗然,在大周皇帝吴三桂陛下的数个女儿当中,最为美丽动人的也就是这位安平公主了,实际上大周朝廷的许多年轻人也一直都为之倾慕不已。因而,当知道皇帝陛下要把这个最为美丽的公主嫁给东边儿的大明皇帝之后,大伙都为那个年轻人的艳福啧啧称羡。

不过羡慕归羡慕,对于皇帝的这个决定大家倒也没有感觉到十分惊奇,因为他们陈圆圆母女在大周宫廷中的地位倒也清楚得很。

这件事情其实也并没有任何出奇的地方,与世界上其他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如出一辙。当年这两位英雄美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可也算是天下闻名,皇帝陛下甚至还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美名,但可惜的是这段极具传奇sè彩的感情终究没有抵挡住时间的洪流,之后的事实再次证明,女人若是过分的相信男人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之愚蠢的事情。当吴三桂获封大清平西王爷之后,更多的美女诸如“四面观音”、“八面观音”之类闯入了生活,在伊人逐渐年老sè衰的情况下情郎理所当然的做出了取舍。失宠之后的陈圆圆的rì子突然变得非常之艰难,之前嫉妒已久的正房夫人趁机落井下石,出于无奈,这位原来轰动天下的美人不得不在昆明旁边的一座小尼姑庵里带发修行。

出生在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安平公主吴应珂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有趣的童年,实际上无论她母亲是否受宠,她在吴家这个大家族中都非常孤立,其他姨娘嫉妒她母亲的美貌和名声,而吴家的长辈则愤恨她母亲误了吴三桂的名节——这当然是某种变态的推诿和诬陷。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可笑的情况:家世显赫、出身高贵的大清惠乐郡主、大周安平公主居然不得不被迫离开王府,和她母亲一起在尼姑庵里生活。

幸运的是,虽然吴三桂薄情负义,却也并不是不负责任的男人,两人的物质条件还是非常之优越,虽然身在庙宇,但生活上却也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她母亲陈圆圆在这个公主面前时常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和内疚,平rì里也是小心翼翼百般呵护,于是灾难就很自然的发生了,在这样孤立的、受歧视的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安平公主脾气坏得可怕,更令人畏惧的是因为小时候寂寞的生活,为了打发时间她还找身边的侍卫学了一些武功,事情发展到现在,她已经成为了大周皇室里一颗极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可以说除了她母亲还能稍微管一管她之外,大周朝廷里还没有什么她不敢挑衅的,甚至连她的父皇吴三桂在她那里也讨不到什么面子,所以虽然她的美貌众所周知,但直到现在,也没什么公子哥儿敢上门提亲。

之后的事情变的顺理成章,虽然朱延寿的后明政权并没有认可吴三桂的大周政权,但作为人家伸出的和平橄榄枝,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朱延寿还是决定接受下来。

毕竟后明现在群敌环策,不说北方的满清,也不说远在天边的西班牙,就是暂时的盟友郑经,那都是个不稳定因素,要是再惹上实力不小的吴三桂,群敌联手之下后明政权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虽说接受这么一个强加的(和亲)婚姻,朱延寿很有些不满,但是他也清楚的认识到,现在不是谈zì yóu恋爱的时候,什么zì yóu、什么恋爱都是扯淡,在这清初天下乱的时候,只有拳头,只有刺刀,只有银子才是腰杆挺起与否的度量工具。

朱延寿已经想好了,要是对方嫁来的是个丑八怪,而且脾气暴躁,那么作为后明皇帝的他不介意把那吴xìng的女子打入冷宫,可要是对方美貌可人,并且知书达理,那么让对方做个真正的皇后又何妨?

不过,在之前,朱延寿还需要做好自己后宫的准备工作。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