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24节(1 / 1)

百姓不懂什么受精不受精,能不能孵化出来的事情,他们就晓得蛋吃了对身体好。

朱标全收,你给我,我就要,然后登记,回头再额外回礼。

百姓朴实,特殊的存在少。

比如有人给邻居送吃的,邻居看着东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咱家也做了,你这是家里吃不完啊?’

就是占了便宜,还要把人情给抹掉,怕还人情,这种人一直存在。

说白了就是极至利己主义思维,这样的人依靠其他人的淳朴而活。

当一个人对其表现善意的时候,这种利己之人立即利用上,哪怕是嘴上占个便宜都能开心不已。

跟非洲的鬣狗一样,没有尊严、没有底线、不存在道德,野兽!

朱标不是,他代表了大明政权,他得维护各方关系,百姓送东西,他不收不行,收了不回更不行。

现在明白了,不要给肥皂什么的,实在点,上干货。

于是第二天开始,里长拿出图纸,十多万人开始去寻找各种矿,顺便建钢铁厂。

最容易获得的当然是花岗岩这类石头,就在山上,百姓也能看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则是把花岗岩给炸下来,轰隆轰隆的,把炸下来的大块石头进行切割,蒸汽机动力,做成大小不一的磨。

不但把上下的磨盘做好,中间的木头轴也给做出来,甚至是水力的水车和挂靠组件。

一百三十个前朝旧臣的所在,有人过去进行更详细的教导,同时让这些前朝的官员从村子里出来。

你一个侍郎呆在村子里作甚?跟村子的里长争权?

其他的方面与在和林没啥区别,各种矿原来人家北平就有,没有那些矿,人家为什么会建都?

北平,即北京,要水资源有水资源,要矿资源有矿资源,要战略位置有战略位置,要后勤土地有后勤粮食支撑。

这才是北平的建都意义,包括杨广,杨广发现还是不行,所以弄出来一个大运河。

他之后有人故意贬低他,说他要巡视南方,所以劳民伤财挖凿运河。

巡视南方不走水路莫非得死?运河那里连接到渤海湾,就那么一点距离,他就不会走海路?

就是说,北平各种资源都有,同时需要连通其他地方。

“太子殿下,让百姓交田赋吧!咱们的队伍需要吃饭,然后帮助建设地方。

等山东与河北没受倒春寒影响地方的田赋往咱这里运之后,再还给北平行省的百姓。

必须是先交后退,而不是先借后还,虽然看上去是一样的。”

里长这次态度认真,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告诉朱标必须这样操作。

换个人敢这么说,那除非是父皇,否则朱标早翻脸了。

里长说出来,朱标使劲点头,表示明白,里长不坑自己人的。

北平倒春寒,本来应该免掉田赋,那么队伍高建设,需要吃饭,管百姓借?百姓整天要惦记,甚至怕你们跑了。

换个说法呢!你倒春寒不是挺过来了嘛?交田赋,反正之后你们有大豆和高粱收获。

百姓一想也对,交呗!人家帮忙干活了,很辛苦的,自己反正是忙不过来。然后等山东与河北没有受倒春寒灾害的地方把粮食送来,再还给这边的百姓,告诉百姓太子殿下跟陛下说的,免去今年的田赋,之前收的退给你们。

百姓一下子就高兴了,他们觉得这是自己捡到的便宜,跟朱闻天那时的国内退税一样。

“雄英都一周岁多了,这里有什么好东西没?”朱标在一群人的注视下问里长。

一直跟着朱标和朱樉四处转的官员感觉快要不行了,怎么到哪都有问题?自己以前到其他的县里或村子看看情况,不都是很好的好嘛!

太子和秦王一来,似乎走路踩个什么石头都得给个说法,关键还没毛病,那是火石啊!

“倒是有,不过不值钱,也是一些石头的问题,不管是白玉还是彩玉,它的质地不够细密,其他地方很容易出产,咱不能因为北平这里是前朝的大都就认为玉石好。”

里长不管别人咋想,他跟憨憨学的,北平这里就没有好玉,有好玉早流传千古了。

……

‘哗哗哗~~’炎热的天气终于迎来的降雨。

今天是三伏的初伏,雨才大呢!

而且这里不是琼州,即海南省那里,尤其是三亚的下雨,那里的降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除非遇到台风天。

北地一旦遇到这种雨,看天色,等着吧!下一天是它,下三天也是它。

太子的队伍到北平,自然要写信给应天府,告诉那边一声,这里是元朝的大都,不比寻常。

那速度就快了,今天朱元璋接到信,拿着找马皇后:“妹子,他们快回来了,感觉跟打仗没什么区别,一路走一路管。

妹子你看看,他们说要在北平的地方建立基地,得多呆一些时日,到时候才好通信。

反正今年过年之前能够回来,说好了的,安庆也写信回来,说太子和秦王如何如何好。

咱用得着他说?他居然还说下丘村应该去大本堂,开什么玩笑?把下丘村架在其他官员的眼前烤?嘿嘿嘿嘿!”

朱元璋什么都知道,分析完,看着自己的婆娘笑。

“傻笑!这回知道了是吧?那里有岩盐,然后居然利用滩晒法来提取纯度更高的盐,好本事呢!”

马皇后在烤羊吃,直接削下一片肉喂给朱元璋,开心地说着。

情况传回来了,和林居然有盐,岩盐,这种粉红色的、淡黄色的、淡粉色的盐,吃了会毒死人的。

结果儿子的队伍直接挖池塘,一个接一个,按照滩晒法来操作,那么那个岩盐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一般人谁能想到这等操作?把岩盐灌水,当海盐、湖盐来处理。

最新的消息是两个儿子的前面队伍,已经在北平帮忙收割,然后两个儿子把大同那里的事情处理好就到北平。

马皇后就是专门搞后勤的,她最明白这样的队伍强大到何等程度。

朱元璋同样懂,这种随队的后勤和指挥能力才是所有将领最需要的,斥候顶在最一线,然后就是后勤,太可怕了。

当初自己若是有这样的后勤支撑,还有技术支撑,打水战,还用得着那么算计?直接推过去就行了。

下丘村的组织和技术能力,简直不讲道理,就是硬推。

第607章 好地别属远来玉

自从太子的队伍到达北平,燕王府的建设便……停了。

建筑工匠与其他人手被抽调出去做其他的事情,按照朱樉的说法,咱在帮四弟,搞封地的基础工程建设。

朱樉还说早知道应该从北平去和林,然后从西安府回来,在自己的封地多呆些时日。

朱棣今年虚岁十四,没什么人权,两个兄长帮他决定燕王府建造速度。

百姓先按照要求交上来田赋,大军有了吃的,好帮百姓干活。

山东与河南河北的麦子慢慢往北平送,到了再还给北平的百姓。

工匠们帮忙打造各种常用的工具和家什,士兵修路、清理河渠、挖矿、开荒。

朱樉开始收黄豆,去年有的百姓种了黄豆,百姓一般拿来换豆腐,或者炒着泡盐水。

北平的盐价低,运河通海边,那里盐场,晒好的盐顺水路送到北平。

北平有卖酱的,买的百姓还不少呢!朱樉让人买来尝一尝,又把酱送人。

他看还有时间,正好大缸已经烧出来,他收黄豆做大酱。

专门找了一口水井,这口井最好,下丘村的实验室给检测的,其他的井存在各种问题。

大豆泡,泡好了烀,再打成酱坯子晒,这个过程要小心,不能落苍蝇,用纱布遮挡,否则等着生蛆吧!

他叫人买的酱里就有蛆,百姓吃习惯了,蛆挑出去即可。

好在卖酱的店铺做出来的大酱不那么臭,显然也知道改进工艺,不然别人不买他家的酱。

朱樉要做两种酱,一种带豆瓣的,就叫豆瓣酱,一种粉碎彻底的,做出来的酱适合拿来炸别的东西。

居必七的酱就是这样,也有蚕豆酱与甜面酱。

朱标一时间没有事情做,四下里溜达,工地等处逛一逛、问一问。

百姓则高兴地去领家庭套装,菜刀、剪刀、顶针、针、镰刀、锄头、镢头、镐头、铁锹、锤子、羊角锤……

还有大大小小的陶缸、陶碗、碟子、盘子、罐子……

一百三十个前朝的官员再学习,顺便传授给百姓,包括种菜的新技术,田间管理。

“咱要攒钱,等咱就藩的时候,同样给封地的百姓送套装,当初就应该先从这边去……”

朱樉看着四弟未来的封地百姓高兴地领取赐给他们的东西,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封地百姓。

“二弟,其实咱冲击了当地的同行业百姓,很长一段日子他们买不动东西。”

朱标考虑到对铁匠、窑匠们的冲击,露出无奈的神色。

“咱不是雇他们干活了嘛!给的工钱高,计件,东西总归有用坏的时候,实在不行叫他们进厂。

北平这里以后的任务是收复女真人,扩大地盘,还有高丽,需要庞大的后勤,要不是父皇把西安府封给我,我都想要北平了。

我得想办法带我的地方发展起来,不能被别人比过去,我的地方在于交通,炸黄河,必须炸黄河,三门峡……”

朱樉嘟囔着继续指挥别人干活,他发现个问题,以后出海才是最重要的。

西安府离海远着呢!唯一的路便是黄河,与三弟一样,不过三弟那里现在还没学太多知识,自己要多帮衬。还是四弟的位置好,离海近,可惜不能抢四弟的地方。

朱标摇摇头,一同看大家给大酱坯子翻面,需要六个面都晒成壳才行,这样里面没干的自然发酵。

天热,发酵速度快,看着可以的时候就清理一下,挪到酱缸里兑盐水,缸一定要洗刷干净,用开水烫。

然后就继续发酵,每天折腾一番,加快发酵速度,严防各种昆虫,尤其是苍蝇落到纱布上。

打坯子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在冬天和开春没解冻的时候完成,就为了防苍蝇,结果总有疏漏的时候,许多百姓自己家的酱就出蛆、发臭。

这边做着大酱,另一边做甜面酱,酱油就算了,制作时间太长,不过各种咸菜没问题。

居必七就干这个的,朱樉轻车熟路,现在他不当皇子也饿不死他。

朱标参与进来,工匠们按照在和林的流程干活,打造一些铁皮船,装上蒸汽机顺着河进渤海湾。

帮着把盐和那边晒的咸鱼干运回来卖给百姓,在百姓眼中,海边遥远,在蒸汽机船的‘心中’,不到三百里,跑快点,早上出发,第二天早上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