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和倭国的第一场海战,以大明完胜而结束。 是彻彻底底的完胜。 无一人战亡,无一搜战场破损。 这其中的相差,过于巨大。 倭国这边也是狠,几乎全是自杀性的袭击,然而当最后一艘战船被击沉的时候,也没给明军造成实际性的伤害。 “不留俘虏。” 冯胜看着海面上落水的倭国武士,淡漠的说道。 慈不掌兵。 大半辈子都在马背上渡过的冯胜,自不会存在什么对弱小的怜悯。 这些落水的倭国武士,很是骁勇,一个个悍不畏死,留下来也很难充军,完全就是一个祸害。 就算是去强行培养成细作,耗费的代价也过于高昂。 最好的细作,从来不是军士。 而是贵族。 对于这一点,冯胜有着很深刻的认知。 随着军令的下达,上千艘战船集合,船上的将士弯弓搭箭,直接射杀。 之所以没有用火统,主要是火药昂贵,海上补给困难,在这种痛杀落水狗的情况下,就没必要浪费了。 停留了大约一炷香多的时间,感觉基本上射杀完成,冯胜这才下令船队继续前行。 朝着九州岛过去。 倭国的五百多艘战船,只起到了阻碍大明海军不到两個时辰的时间。 毫无任何意义可言。 ...... 大明这边。 蓝玉,朱权等人已经回到京师。 对于朝廷来说,田九成等人造反,最大的性质还是在称帝。 本身这几年造反的百姓,其实也不算少,平均每过几年,就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只不过田九成这次声势更为浩大一点。 不算是太大的功劳,相当于练兵而已。 不过接下来去辽东的事情,可就非常重要了。 “这京师的变化,也忒大了吧。我等这才去多久,两月未到的时间,给某的感觉,如同换了一个地方般。” 下了早朝,蓝玉和曹震便就按照之前的习惯,呼朋唤友吃喝一场。 怎么说也是打了胜仗,弟兄们得庆祝一下。 之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正阳大道所震撼了一次,没成想走动之际,更加夸张。 听到曹震的感叹,蓝玉也是认同点头。 “不仅仅是如此,难道你没发现,京师的百姓们,好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吗。” 蓝玉的话让曹震不由仔细观察,不过看着匆匆忙忙的行人,好像也没太大转变吧。 看着曹震没啥感觉的模样,蓝玉也知道自己这个兄弟的情况,懒得绕弯子,直言道: “你看看这些百姓,是不是每个过去的,都很有盼头的感觉,即便是在跟人说话的时候,也是笑得真诚开心。” “哪怕是挑着担的小贩,也很有干劲的味道。” 听到这番话,曹震这才发现这些个特点。 回想起在京师外百姓的情况,对比起来,就很是明显了许多。 “走,咱们先去来福酒楼。” 蓝玉招呼一声,当先走去。 来福酒楼在京师也算是小有名气,蓝玉这些勋贵武将,经常便就是在那里聚餐。 说是酒楼,其实是前楼后院的结构。 蓝玉这些淮西勋贵,个个都地位不俗,来酒楼吃喝,当然不可能在大堂待着。 否则普通的客人,也放不开。 这个来福酒楼,是常家的生意,多少还是要照应一些。 “凉国公,这边请。” 酒楼掌柜眼尖,听说凉国公得胜归来,这两天但凡酒楼一开门,就盯着大马路上。 果然,他很快就看到了蓝玉的身影。 不等小厮有所动作,麻溜的从柜台里出来迎接。 去酒楼后院,自然有单独的侧门。 不过蓝玉在酒楼门口停了下来,皱眉问道:“这里面说书的,是在说些什么呢。” 只是短短几句,蓝玉就听到有些熟悉的内容,是关于朝廷之上的一些安排。 什么时候,酒楼也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谈论国事了? 掌柜连忙解释道:“凉国公平反归来,是有所不知,最近京师里,四处都在请说书人讲述邸报上的内容。” “邸报上有许多关于朝廷上的消息,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 听着掌柜的解释,蓝玉顿时就来了兴趣。 “行,咱本公先去听听这说书,到底是讲的一些什么东西,告诉后院的弟兄们,本公晚点再去。” 听到凉国公的吩咐,掌柜连忙亲自迎接,进了酒楼大堂。 曹震自然也是跟着一起过来。 招呼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在旁边候着,掌柜便就亲自朝着后院小跑去传话。 酒楼是常家的产业没错,但他掌柜可不是常家的人。 后院的官爷,每一个都不是他所能得罪起的。 掌柜一直非常清楚,他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常家酒楼的掌柜,若是在这个位置上得罪了人,或许别人看在常家的面子上,暂时不会为难他。 可若有小心肠的,等他没干了的时候,随便打声招呼,就能让他家破人亡。 对于蓝玉的进门,酒楼的很多客人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画像的说法,除非熟悉的,也就没人认识。 来福酒楼因为常家产业的关系,在整个京师来说,一是高档,而是安全。 从没有什么青皮敢在这里闹事。 哪怕是这里的价格不算低,同样的茶水比其他酒楼都要贵上几文,但胜在体面。 在酒楼坐好的蓝玉,曹震,便就开始听说书人讲述起来。 只是听着听着,原本轻松的面容,就有了几分认真。 说书人现在所讲的一些东西,主要就是关于邸报最近的动态,包括一些之前邸报的内容,也有很大复述的成分。 毕竟一份邸报,如果说照着念的话,即使语速慢一点,也就盏茶功夫没了。 所以说书人在讲述的时候,总不能一下子讲完,就结束吧。 就只能加上很多自己的东西进去。 有时候不得已,就把前面的邸报的内容,再次拿出分析一下。 好在客人们也不觉得厌烦,很喜欢听。 最主要的关键,那就是邸报的更新很快,尤其在京师这个地方。 不过现在这些,对于蓝玉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消息。 因为大明的变化,全都在这个上面。 说书人在阐述的时候,一些已经传播开来的见解,也都说了出来。 足足听了半个时辰。 直到内容开始发生了复述,蓝玉这才起身离开。 “没想到,太孙殿下,真的如此厉害,虽然我早就已经有所就猜测,但是真的来到这一天的时候,还是很吃惊。”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说书人所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更加多。” “震兄,我有一种感觉,如今的大明,在太孙殿下的带领下,大明的改变,可能会有一种极速的变化,超乎你我的想象。” 蓝玉很聪明。 在所有的勋贵武将中,也算是年轻一代。 性格上是有些鲁莽,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学习。 相反,蓝玉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如果不是如此,那么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蓝玉。 只是不断得到的功劳,蒙蔽了他的双眼,尤其是在达到巅峰之后,更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 前面的名臣,在慢慢的老去,继承了常遇春嫡系势力的他,在整个大明朝,炙手可热。 加上和太子殿下的亲密关系,真就是目中无人。 不过在经过朱英这么一番后,尤其是那本让蓝玉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的名单。 现在的蓝玉,反而就这么平和了下来。 心态一旦发生改变,眼界自然就不同了。 所以在听到说书人关于京师最近变化的时候,才能联想到这么多。 其实蓝玉这次召集弟兄们吃喝,也是有打探京师最近消息的意思。 曹震并非大家族出身,完全是靠着自己敢打敢杀,慢慢爬升上来的。 对于刚才说书人说的东西,听得那当然津津有味。 不过现在听着蓝玉这么说,就有些犯迷糊了,不知该怎么回答。 蓝玉也只是自己感叹,并没有要其回答的意思。 而在京师里,有着最大感受的,并非是蓝玉这些武将,而是李景隆。 跟朱棣关系特别铁的李景隆。 “表叔,你走得早了,如果你看到京师的变化,会如何作想呢。” 燕王府中,李景隆感叹着说道。 院子里,他和燕王妃对视而坐。 “京师再好,也不是你表叔的天下,伱表叔的性子,你当是知道的,一生要强。” “现在倭国那边,应该已经开战了,以你表叔的能力,自然会一路得胜过去,这些我都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太孙殿下的意思。” “景隆,你跟我好好说说,太孙殿下那边,会有什么变化吗。” 徐仪华在京师里,对于京师的变化,自然也是看得清晰。 平时很少出门的她,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频繁外出。 就是为了观察京师的变化。 或许在别人看来,自然是发展得更加好了,百姓安居乐业了。 但在徐仪华的眼中,却看到了太孙殿下的野心,庞大的野心。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尤其是邸报的出现,让徐仪华都有些惶恐起来。 作为自小就在皇宫长大的她,而后又是王妃,对于民心二字,从来就没有陌生过。 邸报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操控舆论的大杀器。 不同于之前的防民之口,现在是化为己用。 也就是说,只要太孙想如何,完全就能以邸报为引导,形成变化。 这很恐怖。 最近徐仪华也乔装打扮,去听那些行商,书生,甚至是摊贩的想法。 因为大家都在讨论邸报上的东西。 最后她发现,所有的人,对于邸报上的内容,都是深信不疑。 尤其是倭寇侵犯的行为,发布在邸报上的时候,但凡看到,听到这里面内容的人,都会对倭寇恨之入骨。 而徐仪华知道,以太孙殿下现在的能力,他指着谁是‘倭寇’,谁就是倭寇。 哪怕是朝廷上的大臣,也没有丝毫可以抵抗的能力。 对于大明来说,这是好事。 可对于燕王来说,就很难估计了。 李景隆听着表嫂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默了下来。 良久,这才开口道:“前两天我到皇宫里,正好碰到了允炆。” “允炆很开心的告诉我,太孙殿下答应了他海外建国的消息,而允炆选择建立藩国的地方,是在占城,表嫂应该知道吧。” 徐仪华点点头,对于占城,她并不陌生,因为很多王府的香料,就是从占城运送过来。 在这一点上,是比较出名的。 “占城位置很特殊,太孙殿下对于海贸的心思,从来就没有淡过,可见占城之重要。” “可是允炆请求去占城,太孙殿下还是同意了,如果只是简单的同意,或许我会多想,可太孙殿下先让允炆进入军事学院学习。” “这就完全不同了,说明太孙殿下,是真的想让允炆在占城建立藩国。” “表嫂如何看呢。” 李景隆并没有正面的回答徐仪华的问题,反而是在讲述最近朱允炆的事情。 但徐仪华,听出了言下之意。 李景隆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现在太孙殿下,把重要的地方,都可以让给朱允炆,说明是真的很在乎血脉关系。 朱允炆和太孙间的矛盾冲突,可要比燕王和太孙来得更为直接。 毕竟在太孙没有进宫之前,陛下就已经宣布朱允炆将会担任储君,甚至连册封大典的日子,都已经发出了昭告。 可当朱英来了后,陛下等于是直接废除了朱允炆的太孙位。 从局面上看,就已经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势头。 所以李景隆的意思就是,太孙殿下连朱允炆都可以重用,那么表叔,应该也是可以的。 徐仪华迟疑了片刻道:“太子妃娘娘,景隆应该也是比较熟悉的。” “我在宫中的时候,经常接触,她并不简单。” “允炆是想不到占城的,但是她可以。” “你表叔不同,他的身上有着大功劳,太孙殿下就不怕功高震主吗。” 李景隆摇头道:“表叔再强,还有凉国公呢,还有淮西勋贵的武将们。” “最主要的是,太孙殿下还很年轻,表叔的子嗣们,根本无法威胁到太孙殿下。” “不管是倭国,辽东,都不可能。”执笔见春秋的大明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