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苏武带着些许的诧异,浏览着最后一座通讯信号塔的后台数据。
和预料中的清冷不同。
那座竖立在海边的信号塔。
在建立起来后的不到一个小时内,接收终端的数量便以一个夸张的速度,迅速攀升到了百万级。
并且其中仅有一小半来自于西边的陆地。
更多的,都出现在海洋那边。
稍微迟疑了下。
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
苏武从海边哨塔那里,起飞一架侦察无人机。
朝着海洋深处,那些信号显示的地址飞行过去。
很快,随着越来越多的信号地址,被侦察无人机纳入镜头之类。
苏武发现,这些有人活动的地方。
一部分位于曾经海边附近的山区,如今的岛屿上。另外一部分,干脆就直接位于汹涌的海洋下边。
那些曾经在沿海修建的避难所。
并没有随着海啸和海洋的出现彻底消失。
而是展现了极为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生存到了现在。
“这么看来,当初沿海一带的伤亡情况。”
“实际应该没有猜测的那么严重。”
望着镜头中。
笼罩在一片大雨里,不断翻涌着波浪的漆黑海面。
苏武仿佛能看到在那凶险和荒芜的背后。
定居的一座座属于人类的家园。
不过凝视了一会儿后。
苏武并没有再进一步动作的想法。
再怎么说,那也是海洋。
不管救援还是交易,难度都要比在陆地上高一个层级。
以苏武现在的能力,先把陆地上四处流浪的难民收容起来,就已经极为不容易了。
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涉足千里之外海洋那边的事务。
收回视线。
苏武想了想,将海边那座通讯信号塔的权限稍微放开了一点。
允许位于海洋区域的人类。
可以有限的使用文字在论坛上相互交流。
位于江河市外的通讯信号塔,虽然因为容量有限无法供应大多数人自由上网。
但仅仅提供一些纯文字的交流。
也不是不能行。
毕竟几百万字文本量的大小,也就相当于几秒的视频而已。
有这个可以交流的论坛存在。
也能方便苏武收集那些海洋避难所的信息。
为以后针对那些避难所采取的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地表。
从海边返程的花园号船队。
在刚刚往回航行几十公里的时候。
船上仅剩的那一点空间,便迅速的被新收纳的难民所填满。
有能力又有勇气走出避难所,在大雨和洪水中穿行的难民。
只占了总体数量中的很少一部分。
更多的人,哪怕被困在避难所中,物资日益匮乏,也很难下定决心出去流浪。
在这种情况下。
苏武派遣出去的远航船队。
面临的往往不是找不到难民,而是需要从无数求救的难民中,挑选情况最危急,不去救援就会立刻有死亡危险的那(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