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240章 冰河起源(1 / 1)

没有人愿意轻易与拥有如此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苏武交恶。

而且,对于苏武手中的电子产品。

他们也相当眼馋。

如手机这种对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要求极高,很难实现自产的工业产品。

在进入末世半年后的现在。

已经渐渐凸显了它的稀缺属性。

大量的避难所,都想要从苏武那里购买一些进行补充。

借助这种友好的氛围。

苏武甚至还与不少的地区势力,成功达成了收容协议。

用部分新生产的手机,以及其它精密零配件作为酬劳。

换取那些地方,代替苏武临时接纳那些进入他们势力范围内的难民。

然后等到苏武腾出运力之后,再派遣船队过去将那些难民拉回去。

“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

“但这些作为报酬支付的工业成品。”

“本身的成本,其实并不算太高。”

“用来加快收容难民的速度,也还可以接受。”

对于这种双赢的协议。

苏武十分看得开,并不觉得可惜。

不过仅仅如此,仍然还不够稳妥。

只有利益还不够。

对于有些人来说,唯有绝对的武力才能真正震慑他们。

考虑到这一点。

苏武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爆发在4号避难所附近,与雪风雇佣兵团的最后那一场战斗。

以那场战斗的惨烈程度,还有交战过程中展现的各种动力装甲,电磁炮等等顶尖的军事装备,以及最后的核弹。

相信足以成为最好的武力展示。

“正好侦察无人机,把整个交战过程都记录了下来。”

“稍微剪辑一下。”

“就当做纪录片,拿到电视台播放几遍吧。”

随着苏武和东南区域的本土势力达成基本的协议。

远行船队收纳难民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而快速。

基本上。

平均每天都能在江河市和外地往返五六次以上。

也由此,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

逐渐累积转移了400多万难民。

让江河市的总人口数量翻了一番。

逐渐朝着上千万人口的关卡靠近。

而在此期间。

由于苏武制定了优先收纳难民,专注提升人口规模的计划。

整个江河市本地的发展。

相对就缓慢许多。

基本都是围绕着新增的数百万人口,增加配套的住宿和活动区域,以及基础的粮食生产等等。

原本被苏武暂停的速生种植园。

再一次大规模的在除了农家小院以外,所有其他避难所中铺设开来。

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以及种植园的扩张。

又同步带来了更加巨大的电力消耗。

如果不是苏武设计的小型核电站,在过去半个月里顺利的建成并投入运行。

仅仅依靠原本农家小院和1号官方避难所,各自拥有的那座专业火力发电站,再加上其他避难所自身的发电机。

完全无法满足这种暴涨的电力需求。

11月9日。

在(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