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99章 被抬着出考场的人(1 / 1)

朱寅一副病骨难支的样子,可是笔下的字却毫无病态,很有几分书道高手的风骨。光是这笔字,即便在举人中也算是拔尖了。

但见稿纸上墨迹淋漓的写道:

“……概天下之利终有尽,四海之财终有恒,而贪欲之心不尽,逐利之心无恒,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曰世风之日下,慕三代之淳朴…此乃庶民之囿于利者也。”

“…继而君子大人损公肥私、舍义取利,蝇营狗苟,寡廉鲜耻,曰吏治之败坏,慕上古之清明…此乃公卿之囿于利者也。”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宇内之货,莫非王殖。万里之黍,犹藏太仓。远夷之贡,亦入少府。是以天子富有四海,国家因有主也。然取利于天下,争利于臣民之君,自古有之。曰君道之缺损,慕尧舜之贤明…此乃人主之囿于利者也。”

“…上有日月,下有熹光。天道有德,仁义有常,而多寡有均,贫富有衡也。岂闻上梁斜而下梁正者,上游浊而下游清者乎。是以人主囿于利者,公卿不免亦囿于利。公卿之囿于利也,庶民更复囿于利。既而轻德重利本末倒置,人心霍乱天下思变,纲常坠地社稷不安…”

这是朱寅在仔细研读主考官文章后,精心准备了小半年的八股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可每一句都契合先贤之言,附合主考官许国、赵南星的文章思想。

既是替圣贤立言,也是为考官立言,为百官立言。写的四平八稳,毫无火气,立意上圆润无瑕。既滑不留手又堂而皇之,有礼有节,言而有物,可谓十分老道。

历史上的万历己丑科会试,取中会元的陶望龄,在这道题中用先贤的语气,批判了人主和天下争利,虽然提到了汉武帝和唐德宗,可陶氏其实是在内涵万历,讽谏万历贪财。

陶望龄的文章正中许国的下怀,瘙到了考官的痒处,说了许国等人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

可是,朱寅因为早就知道考官是许国和赵南星,提前对两人的文章著作仔细研读,发现两人很重视吏治,主张士人应该重德而轻利,同时主张百姓也要轻利。

许国出身徽商家族,对商人的贪婪逐利的行为不齿,尤其是反对皇帝贪财。但他不仅是反对皇帝贪财,而是希望天子、百官、庶民都不要争利,大家应该各守本分。

所以,陶望龄虽然说了许国想说的话,却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出来。

而朱寅的这篇八股首艺,却是补上了这一半,完全说出了许国想听的话。

朱寅分别说了庶民争利、公卿争利、天子争利,等于是面面俱到,各打五十大板。

但朱寅又特别强调,天子是臣民表率,首先天子不要争利,才能正本清源,臣民才不会争利。

朱寅其实不赞同这种儒家论调,却要精心写出一篇自己不赞同其观点的文(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