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旨之前,再次征询掌印太监田义的意见。田义答曰:
“朱寅挟清望之名,他以为陛下碍于议论,不会放他离京,故而以出京为要挟,此乃邀忠卖直之举,实为可恨。不如借机逐他出京,以示薄惩。他弄巧成拙,那便让他去宁夏吃吃苦头。”
皇帝笑道:“老田这话不错。朕早就被这神童状元说烦了。这次干脆将计就计,让他滚到宁夏去监军,省的为了景阳宫的人和朕聒噪。让他五日之内必须离京赴任,不得停留。”
堂堂皇长子,在其父皇金口之中,居然成了“景阳宫的人”。
皇帝虽然决定赶朱寅出京,可多少有点不忍心。
因为朱寅这几年对他十分孝敬。不但秘密敬献了十万两的银子入内帑,每逢年节的各种敬献也很多。
肯为君父大把花银子的,当然有忠孝之心。
若非朱寅维护皇长子,那就无可挑剔了。
可惜朱寅在维护朱常洛时又太不识时务,那就只能惩治一番。
万历哪里知道,田义早就接到朱寅的密信,是在配合朱寅巡抚宁夏的计划。
朱寅给田义的理由,是喜爱军务、愿做实事,不想在翰林院熬资格。
田义倒是理解。他知道朱寅是个喜欢做实事的人,虽然替朱寅感到可惜,却丝毫不怀疑朱寅对大明的忠心。
…
皇帝让朱寅出京监军的旨意一下,群臣中为朱寅痛心者,十有六七也。
在他们看来,朱寅触怒皇帝,等于是逐出京师流放到兵危战凶的宁夏了。
虽然加了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可若论前途,哪里比得上翰林院侍读学士?
去地方巡抚监军,再想入阁就难了。和贵为储相的翰林侍读学士相比无疑于贬谪,岂可同日而语?
为朱寅忿忿不平者都上奏皇帝,说朱寅一片忠公之心,日月可鉴,岂能夺其翰林清贵之职,任职为战场凶危之地?
况且兵者大事。朱寅并无统兵经历,如何能当好这个巡抚,镇压凶悍的叛军呢?
然而一道道奏疏递上去,却是泥牛入海。
也有人感慨不已。以佥都御史出京去当巡抚,对很多京官而言都是肥缺要职。可是放在朱寅身上,却又是实打实的贬谪。
那些为数不多希望朱寅倒霉的官员,则是幸灾乐祸,额手称庆。在他们看来,朱寅这是玩脱了,结果陛下真的让他去监军。
郑氏兄弟更是在府中摆酒,随便找个借口大办宴席,以示庆祝。
内阁首辅王锡爵对皇帝的旨意毫无异议,他巴不得将朱寅赶出朝堂,即刻奉旨照办。
这位首辅老相公,对朱寅向来心中不喜。朱寅和太仓王氏的矛盾,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王锡爵是苏松世族的代表人物。他不但不喜欢朱寅,对朱寅创建的宣社也怀有敌意。
王锡爵是王术伯父,王瑞芳族兄。王世贞家族出自琅琊王,王锡爵出自太原(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