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万马欢腾声中,数万明军旗鼓相传,慢慢在黄河和乌梁素海之间停下,沸反盈天的噪杂无比,但井然有序,毫不混乱。
朱寅举着望远镜登高而望,但见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向北望不到头。
乌梁素海南连黄河,北接色尔腾山,南北百余里,是鄂尔多斯和土默特部的界湖。
蒙古人把湖泊称之为海。所以蒙古是有海的,那么后世拥有海军似乎不奇怪?
草原上行军就是方便啊。这数万大军要是在内地行军,一天最多六七十里,可在草原上能一天百里。
从大同到乌梁素海,上千里的路程,十天就到了。
为了行军速度,朱寅只带了一个月的粮秣。
这也得益于朱寅的情报能力,找出了最容易行军的路线。其中一段五百多里的路,还是辽朝时期修建的草原直道,非常利于快速行军。
此地景色美丽,乃是鄂尔多斯部的右翼,游牧着好几个小部落,还有很多汉人农奴耕种的板升庄园。
可是此时,所有的牧民和农奴,都逃往了海子的对面,牛羊帐篷全部带走,可是板升庄园里的水稻、麦苗、桑树,依然郁郁葱葱,很多简陋帐篷外,还能看到来不及带走的织机、纺车。
偶然还能看到一些尸体,都是汉人农奴。可能是不愿意转移,被主人杀死的。
李铉城骑马来到朱寅的高车前,递上两个蜡丸。
朱寅一一捏碎打开,看了情报微微一笑。
这段时间,几乎每隔三天,就有蒙古各部的情报送来。
他对各部态势了若指掌。河套蒙古的主力,果然离开了老巢,去支援宁夏的哱拜了。
杭爱山之北的瓦剌人,已经有部落首领南下,起码能出动两万骑兵南下报仇。
实际上都不需要许诺太多,只要瓦剌人知道数万明军主动出塞攻打鄂尔多斯部,就一定不会放弃报仇雪恨的机会。
他们已经来了,如今应该快到杭爱山了。
瓦剌人和“大明金国”可谓是死仇啊。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他们就再也没有能力夺回杭爱山。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计划预料之中。变数不是没有,但变数可能不大。
有了源源不断的最新情报。朱寅更有信心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蝴蝶效应带来的变化。
历史已经发生一些改变。这次的宁夏之乱,也不是没可能在蝴蝶效应下,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局。
朱寅将情报交给戚继光,戚继光神色有点凝重的说道:
“瓦剌人和鞑靼血战百余年,你派人联络利诱,他们自己不会放弃出兵南下的机会。但有可能会引狼入室,也来侵夺河套。那我们不是为瓦剌人做嫁衣?”
戚继光担心的有道理,老成谋国之言。但朱寅却知道他的担心多余了。
作为穿越者,他很清楚俺答汗之后,皈依喇嘛教的整个蒙古诸部都在衰落,已经没有力(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